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剪辫子是辛亥革命时期人们与清朝统治者决裂、赞同革命的标志,但很多农民却竭力保存这...

剪辫子是辛亥革命时期人们与清朝统治者决裂、赞同革命的标志,但很多农民却竭力保存这条顺民象征的辫子.江苏兴化一带农民为藏住辫子,纷纷购买尖顶帽,“一时皆大欢喜,中少年人纷纷购置,贫穷的人情愿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也须购买一顶.”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B. 封建伦理道德是国家主流思想

C. 兴化农民怀念清政府统治

D. 戴西洋新潮帽成为农村的时尚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辛亥革命后颁布了断发易服的法令,但是由题干可以看出很多农民却竭力保存这条顺民象征的辫子,说明农村受到辛亥革命的影响是很有限的。所以本题答案选A项,B、C、D不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19世纪末的时事漫画(每个动物代表不同国家,如熊喻指沙俄,鹰喻指美国等),该图所示局势意味着

A. 列强已构建在华国际共管体系

B. 美国必将成为侵华的主导力量

C. 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D. 维新思潮必将发展为政治运动

 

查看答案

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各地教案(地方民众与基督教会之间的冲突)层出不穷。义和团运动之后,教案数量迅速呈递减趋势,到辛亥革命前后已渐趋于无。这一变化在深层次上反映了

A. 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B. 中外民族矛盾日趋缓和

C. 随着中外交往的增多,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D. 中国人民斗志丧失

 

查看答案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既定,天旋地转”“东南诸岛…...“拱手而让之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指的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天津条约》

D. 《马关条约》

 

查看答案

直到现在,日本国内部分历史学者仍然这样审视甲午中日战争,其一般看法是“虽说战争的事实是日中两国之间引起的战争,然而寻其真因却是文明开化谋求进步与妨碍进步之战,决非两国间的战争”,即“文明和野蛮之战”,“吾人的目的是为惊醒支那,朝鲜战争乃义战”。此种观点的本质是

A. 认为战争有助于中国开化

B. 认为此役非为国家利益乃为文明冲突

C. 认定为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冲突

D. 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视角主观化

 

查看答案

“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材料旨在说明中午战争的失败

A. 并未表明洋务运动的破产

B. 充分体现清政府腐朽落后

C. 促使当时中国由学习西方的技术转向学习西方的制度

D. 促进洋务运动深入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