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A. 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 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 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D. 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朱子说:“天理人欲相为消长,克己乃所以复礼,而非克己之外别有复礼之功也。”“克之克之而又克之,以至于一旦豁然欲尽而理纯。”可见,两人的“克己”
A. 产生的背景相同
B. 使儒学上升到了哲学高度
C. 是封建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
D. 实现的途径不同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这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性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人们写下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时代。”下列思想属于“这一时代”的是
A. “存天理,灭人欲”
B.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月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往也能被掌握。
——《大国崛起》
材料二 霍布斯鲍姆在其《革命的年代》一书中着重表现了19世纪的历史。他认为,19世纪是近代科学的鼎盛期,这一对期的时代特征是,技术进步开始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科学革命的种子在这一世纪获得了丰收。技术取得了辉煌胜利。
——《英国工业革命的思想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有益启迪》
材料三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诸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描述的世界”的理论依据及其对当时思想领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世纪“科学革命种子获得了丰收”和“技术取得辉煌胜利”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中的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的出名主要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材料三 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是封建制度的批判者,是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
——摘编自《马克思选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中的“他”及其学说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文艺复兴“是一次精神的新生”。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和卢梭对新的资本主义制度提出的设想,并说明近代资产阶级践行他们设想的实践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本师异道,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司,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伐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