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学派有这样一段话: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如何不存在,我们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形状和相貌是什么。因为有许多感知方面的障碍,人们不可能亲身体验到神,最重要的是人生是那么短促。这表明智者学派认为
A. 神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
B. 神对社会人生起着超自然的作用
C. 人要摆脱基督教的统治
D. 神在人的感知范围之外
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历来是治国理政的大忌。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A. 汉代儒学的主张
B. 程朱理学思想主张
C. 陆王心学的思想
D.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便凝聚成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农民战争并不反对这种意识,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真正对这种制度进行理性思考,指出皇帝为天下“荼毒”者、“大害”者的人物是
A. 董仲舒
B. 顾炎武
C. 黄宗羲
D. 朱熹
著名元曲《西厢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女主莺莺已经许配给了他人,但是她与张生相爱,并且不顾老夫人反对,私下幽会。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终老夫人同意婚事,有情人终成眷属。《西厢记》的流行说明了
A. 元代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
B. 人们对婚姻家庭制度的不满
C. 元代商品经济的空前发达
D. 人们对摆脱理学束缚的渴望
唐代女人喜欢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宋代妇女却只能站在重重帏帘之后,掀起一角向外悄悄张望一下。唐代妇女可以和男人一样,大呼大叫地参加集体体育运动,宋代妇女却裹起了三寸金莲,讲究起行不动裙,笑不露齿。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 宋代的观念趋于封闭和保守
B. 程朱理学的盛行
C. 君主专制集权制度的强化
D. 男女平等的社会关系被破坏
2000年,在丰县梁寨镇出土了的徐州地区唯一的文状元李蟠撰写、刻于康熙54年的石碑载:“吾祖籍程子院。程子院者,宋明道先生(程颢)讲处也。……”。当时“明道先生”讲可能阐述的思想是
A. “人伦者,天理也”
B. “存天理,灭人欲”
C. “知行合一”
D. “吃饭穿衣皆为人伦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