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塔戈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他曾经提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普罗塔戈拉阐述的核心思想是
A. 阐释了制定城邦法律的基本原则
B. 客观评价了法律对城邦的重要作用
C. 肯定人在城邦体制中的重要地位
D. 强调了城邦是人和法律的有机结合
新中国某一期《人民日报》社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社论中
A. 新的社会组织是指三大改造中的农业互助合作社
B. 这种新的组织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C. 新的社会组织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这种新的组织实际上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说到:“Bolshevism(布尔什维主义)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廿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Bolshevism的胜利,就是廿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指俄国二月革命
B. 新文化运动的价值所在就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C. 俄国革命道路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 李大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对甲午战争如此评论:“西报有论者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其言虽稍过,然亦近之。不见乎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即有之,亦空言而已。乃至最可笑者,刘公岛降舰之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丙一舰,书中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云云。各国闻者,莫不笑之。而不知此语实代表各省疆臣之思想也。若是乎,日本果真与李鸿章一人战也。以一人而战一国,合肥合肥,虽败亦豪哉!”材料中梁启超
A. 客观公允地评价了失败主要原因是政治的腐朽
B. 认为清朝的现代化运动必须进行新的范式转换
C. 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提供事实依据
D. 认为李鸿章的思想已经具有了民族民主色彩
康熙八年(1669年)开始,清政府以“更名田”的名义,下令将曾为明王朝藩王由于战乱而荒废的土地,免予变价,归现有种地者所有,令其耕种,照常征粮。即实行“更名田”。关于清初“更名田”的本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促进了清朝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 -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C. 封建生产关系领域的局部调整
D. 有利于抑制清初的土地兼并现象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三年的诏书中说:“汉唐及宋,取士各有定制,然但贵文学而不求德艺之全。前元待士甚优,而权豪势要,每纳奔竞之人,夤缘阿附,辄窃仕禄。其怀材抱道者,耻与并进,甘隐山林而不出。风俗之弊,一至于此。自今年八月始,特设科举,务取经明行修、博通古今、名实相称者。”材料表明朱元璋
A. 深刻认识到了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弊端
B. 客观上传承与强化了中国儒家文化传统
C. 真正以经世致用的思想确立人才选拔方式
D. 对科举制度考试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