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说到:“Bolshevism(布尔什维主义)这个...

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说到:“Bolshevism(布尔什维主义)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廿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Bolshevism的胜利,就是廿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指俄国二月革命

B. 新文化运动的价值所在就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C. 俄国革命道路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 李大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D 【解析】材料引用了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具体表现,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基础,故D项正确;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十月革命的胜利,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是“民主”与“科学”,故B项排除;文章发表的时候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建立,故C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对甲午战争如此评论:“西报有论者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其言虽稍过,然亦近之。不见乎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即有之,亦空言而已。乃至最可笑者,刘公岛降舰之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丙一舰,书中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云云。各国闻者,莫不笑之。而不知此语实代表各省疆臣之思想也。若是乎,日本果真与李鸿章一人战也。以一人而战一国,合肥合肥,虽败亦豪哉!”材料中梁启超

A. 客观公允地评价了失败主要原因是政治的腐朽

B. 认为清朝的现代化运动必须进行新的范式转换

C. 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提供事实依据

D. 认为李鸿章的思想已经具有了民族民主色彩

 

查看答案

康熙八年(1669年)开始,清政府以“更名田”的名义,下令将曾为明王朝藩王由于战乱而荒废的土地,免予变价,归现有种地者所有,令其耕种,照常征粮。即实行“更名田”。关于清初“更名田”的本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促进了清朝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 -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C. 封建生产关系领域的局部调整

D. 有利于抑制清初的土地兼并现象

 

查看答案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三年的诏书中说:“汉唐及宋,取士各有定制,然但贵文学而不求德艺之全。前元待士甚优,而权豪势要,每纳奔竞之人,夤缘阿附,辄窃仕禄。其怀材抱道者,耻与并进,甘隐山林而不出。风俗之弊,一至于此。自今年八月始,特设科举,务取经明行修、博通古今、名实相称者。”材料表明朱元璋

A. 深刻认识到了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弊端

B. 客观上传承与强化了中国儒家文化传统

C. 真正以经世致用的思想确立人才选拔方式

D. 对科举制度考试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变革

 

查看答案

北宋思想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经典名言道出了当时哲学家的使命。材料表明当时哲学家的真正使命是

A. 应对北宋初年社会危机重建汉代儒学统治地位

B. 为构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秩序奠定精神基础

C. 彰显儒家文化继承者的家国情怀

D. 重新恢复先秦儒学民本思想构建理学的民生观念

 

查看答案

下图为汉代推行的一项政策“推恩令”示意图,此图比较形象地说明了汉代初年的政治变化。关于此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A. 七国之乱的教训是促使推恩令出台的根源

B. 推恩令以一种中央与地方相互妥协的方式解决了王国问题

C. 推恩令下的政治改革与“独尊儒术”的思想改革目的具有背离性

D. 推恩令体现出了汉武帝及其统治集团的政治智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