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康熙八年(1669年)开始,清政府以“更名田”的名义,下令将曾为明王朝藩王由于战...

康熙八年(1669年)开始,清政府以“更名田”的名义,下令将曾为明王朝藩王由于战乱而荒废的土地,免予变价,归现有种地者所有,令其耕种,照常征粮。即实行“更名田”。关于清初“更名田”的本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促进了清朝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 -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C. 封建生产关系领域的局部调整

D. 有利于抑制清初的土地兼并现象

 

C 【解析】从“更名田”的规定内容可以看出清朝政府对原来明朝藩王因为战乱荒废或者已经有人耕种土地明令为现有耕种之人所有,这是对土地所有权的变更,所以本质上是封建生产关系领域的局部调整,故C项正确;ABD项是该项政策的积极作用,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三年的诏书中说:“汉唐及宋,取士各有定制,然但贵文学而不求德艺之全。前元待士甚优,而权豪势要,每纳奔竞之人,夤缘阿附,辄窃仕禄。其怀材抱道者,耻与并进,甘隐山林而不出。风俗之弊,一至于此。自今年八月始,特设科举,务取经明行修、博通古今、名实相称者。”材料表明朱元璋

A. 深刻认识到了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弊端

B. 客观上传承与强化了中国儒家文化传统

C. 真正以经世致用的思想确立人才选拔方式

D. 对科举制度考试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变革

 

查看答案

北宋思想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经典名言道出了当时哲学家的使命。材料表明当时哲学家的真正使命是

A. 应对北宋初年社会危机重建汉代儒学统治地位

B. 为构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秩序奠定精神基础

C. 彰显儒家文化继承者的家国情怀

D. 重新恢复先秦儒学民本思想构建理学的民生观念

 

查看答案

下图为汉代推行的一项政策“推恩令”示意图,此图比较形象地说明了汉代初年的政治变化。关于此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A. 七国之乱的教训是促使推恩令出台的根源

B. 推恩令以一种中央与地方相互妥协的方式解决了王国问题

C. 推恩令下的政治改革与“独尊儒术”的思想改革目的具有背离性

D. 推恩令体现出了汉武帝及其统治集团的政治智慧

 

查看答案

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里说:“及至厉王,以恶闻其过,公卿惧诛而祸作,厉王遂奔于彘,乱自京师始,召公、周公二相行政,而共和行政焉”。司马迁在此沿用了西周史官这一段纪年,并以公元前841年作为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的开端。材料主要说明

A. 司马迁所依据的是第一手史料

B. 贵族共同协商执政以应对危局

C. 周召共和开启了共和制的开端

D. 贵族干预政治表明分封制崩溃

 

查看答案

【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卢梭出身于手工业者家庭,是启蒙思想家中最激进的一位。“到大革命爆发,卢梭更是被激进派奉为祖师,罗伯斯比尔把他的《社会契约论》当做圣经天天诵读”。“各个派别的政治活动家也往往引用他的片言只语为自己辩护”。拿破仑曾说: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革命。革命期间,他的雕像摆放在国民议会大厅。在法国大革命以后的100多年间,卢梭的思想还继续鼓舞或推动了不少国家或民族进行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摘编自王养冲、王令愉《法国大革命》等

材料二法国大革命的亲历者贡斯当在反思大革命时指出:“卢梭珍爱一切自由的理论,却为所有的暴政提供了借口。”当代英国学者哈耶克分析道:“法国大革命曾经试图为增进个人的权利而树立法治,但其目标并未实现,原因在于大革命的一种致命信念,即既然所有的权力都已置于人民手中,一切用以防止权力滥用的保障措施也就不再必要了。”英国哲学家罗素甚至认为,“希特勒是卢梭的一个结果”。也有论者批评他是典型的政治理想主义者。

——摘编自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对卢梭的不同评价及其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卢梭评价存在不同观点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