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个人履历反映了
A. “教育大革命”对该人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B. 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该人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C. 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该人成为教授至关重要
D. 《义务教育法》保障了该人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下图为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报考与录取人数变化示意图。此图不能反映

A. 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民众重视
B.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发展为大众教育
C. 文革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招生
D. 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这个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平民文学’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这个运动是指
A.维新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思想指的是
A. 马克思主义
B. 自由恋爱观
C. 实业救国论
D. 民主和科学思想
“因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为此,孙中山提出了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三大政策
D. 民生主义
“中体西用”是晚清时期流行一时的思想观点,它主要阐述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也涉及政治思想领域。下面哪一主张不能明确体现这一思想
A.“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
B.“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