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惰而万事荒,爪牙...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有感于此,顾炎武(   

A.发奋研读孔孟之书                B.号召人们多学程朱理学

C.抨击封建专制种种弊端            D.深入实践求真知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反对理学空谈,主张实学。故选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名论,均反映出理学家

A.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B. 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C. 注重研究人文科学

D. 以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查看答案

“熹平石经”是东汉熹平年间,为正定六经文字而,因用一种字体书写,又称一体石图为石经的部分残石及拓文。下列围绕石经的说法,有误的是

../../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121649806/QQ/WinTemp/RichOle/EZWXI)@VI2NXRLM%5dEP%5b)5%5bU.jpg

A.残石上文字的字体应该是隶书

B.反映了东汉学术思想的繁荣

C.有助于研究儒学文献的演变

D.是研究汉代儒学的第一手资料

 

查看答案

“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应出于

A. 儒家

B. 墨家

C. 道家

D. 法家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二: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既由商人罢市,近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

——《淞沪护军使卢永祥电》

材料三:“本日公准曹汝霖辞职,似此可以谢国人乎?……查栖息于津埠之劳动者数十万众,现已发生不稳之象,倘迁延不决,演成实事,其危厄之局,痛苦有过于罢市者”。

——天津总商会急电

材料四:6月3日以后在学生要求下,上海商人罢市。商店门上贴着“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等揭贴。

材料五:运动期间,浦东一带码头工人“全体一致表示,凡遇日本船只抵岸,不为起货,并分发传单,劝导各码头劳动界切实进行”。

(1)阅读材料,此次风潮是指近代史上什么重大事件?引起此次风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从材料看,参加这次风潮的都有哪些人?说明了什么?

(2)阅读以上材料,分析这次运动后期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起了什么作用?这场运动与我们今天哪个节日有关?今天我们纪念它有何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政治舞台上,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历尽风雨,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当基辛格在中国执行第二次波罗行动时,联合国大会正在就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成员国的问题进行表决。……早在8月,……我们支持“两个中国”的想法。……不过我早在春天就了解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三

1972年2月21日,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这个突出特点是什么?新中国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方针(政策)?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的原因。

(3)材料三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对中美关系有何重要意义?此后我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具体表现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指出导致中美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