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  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1)有人认为,材料一说明了唐朝时期的中国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二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十八条: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其选派方法,由各地方自定之。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人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联系材料二、三,说明两部宪法有哪些本质区别?材料二、三反映在立法思想上有哪些进步?

材料四

(3)材料四反映了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进步。透过图片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你认为“依法治国”方针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4)从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

 

(1)不同意。唐朝三省分权制约,最终都要集权于皇帝,实际上是为君主专制服务。 (2)前者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是资产阶级民主;后者是社会主义宪法,是人民民主。 立法思想的进步:由人民无权向人民主权发展,由形式上的民主向真实性民主发展。 (3)平反冤假错案;加强立法和普法知识的宣传;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改革基层民主选举。 意义:加快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步伐,保障了人民的合法权利;打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4)认识: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范围越来越广泛,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民主具有多元化。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不同性质,以及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进步。 (1)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通过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同西方的三权分立不同,因此不能同意该观点。 (2)两部宪法的本质区别,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社会主义宪法来回答。根据材料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可以看出,在立法思想上的进步表现在由形式上的民主向真实性民主发展。 (3)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进步,根据材料图片信息可以得出是平反冤假错案、加强立法和普法知识的宣传,以及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等方面。“依法治国”方针的现实意义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4)从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化中得到的认识,应当联系所学,从中国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等内容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忘迄今实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查看答案

1902年,有学者指出,“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该学者强调

A. 以法律途径修改不平等条约的重要性

B. 依法治国是挽回利权的前提条件

C. 领事裁判权的废除是主权恢复的标志

D. 北洋军阀政府主张依法修订条约

 

查看答案

《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

A. 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 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

C. 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

D. 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查看答案

民谣具有时代特点。下图民谣的内容反映了当时的民众

A. 支持国民大革命

B. 支持农村革命根据地

C. 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拥护解放区的土地政策

 

查看答案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 义和团运动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