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之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未有焉.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青年》第2卷

材料二  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与阶级制度极端相反。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相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青年杂志》第1卷

材料三  由《新青年》卷起的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运动本身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两方思湖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了深化革命,陈独秀等知识分子以什么为旗帜掀起了思想解放运动?材料三对于新文化运动作用的评价,你是否赞同?请说出相应的理由。(3分)

(2)材料二认为,近代西方道德政治的根源是什么?束缚中国民主的最大阻碍又是什么?材料三提出,学习西方历经了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演进。以器物层次为例,概括指出思想领域里的两个史实依据。

 

(1)原因: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未能清除。旗帜:民主与科学。 答案之一:赞同此评价。理由:新文化运动促使了民众的觉醒,使人们受到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或唤起了人们对国家事务的关心)。 答案之二:不赞同此评价(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理由: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片面性。 (2)根源: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障碍:封建伦理纲常。 史实:魏源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解析】(1)据材料一“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沉积。”可以知道,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未能清除;为了深化革命,陈独秀等知识分子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掀起新文化运动。 (2)由材料“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可见李大钊认为近代两方“民主政治”的根源是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由材料“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可见李大钊认为最大的障碍是封建伦理纲常。 (3)材料三提出学习西方历经了“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演进,在“器物”层次方面,林则徐、魏源等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 (4)材料三对于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我们可以赞同,因为新文化运动促使了民族的觉醒,使人们受到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我们可以不赞同,因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批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战后,一位西方画家说:“我们正在寻求一种建立在根本法则之上的艺术,一种将治好时代的疯狂症的艺术。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秩序来恢复天堂和地狱之间的平衡。”这表明了当时

A. 民众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B. 艺术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C. 西方社会面临精神危机    D. 两极世界格局濒临瓦解

 

查看答案

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它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与这种文学流派风格一致的是(   )

A. 《自由引导人民》    B. 《大卫·科波菲尔》

C. 《百年孤独》    D. 《格尔尼卡》

 

查看答案

《人民日报》曾刊发一则“喜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向从事核武器研制和试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科学工作者和一切有关人员,致以最热烈的祝贺……”。该“喜报”是祝贺我国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 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索

 

查看答案

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 (  )

A.双百”方针的贯彻    B.昆曲名剧的涌现

C.大众舆论吹捧宣传     D.“教育大革命”的推动

 

查看答案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因批评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该讲话

A.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 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 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 明确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