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弃置)也。”这实质上是主张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民主共和

C. 限制君权

D. 民为邦本

 

C 【解析】材料“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反映了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要求限制君主的权力,提出“众治的主张”,C正确;A、D两项也是顾炎武的思想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是欧洲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世纪40年代,法国“农民还保持着…在主人面前下跪的家长式统治的礼节.”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民心理有了显著变化,“从前他们首先是村民…现在,他们首先是法国人和共和主义者.…他们投票反对从前他们主人的后代.”这反映法国

A. 大革命未对乡村社会产生影响

B. 第三共和国的群众基础有所扩大

C. 巴黎公社深刻改造了农民精神

D. 比英国农村的变革显得更加深刻

 

查看答案

胡适认为:儒字即“懦”,儒者是西周统治下的殷商旧邦知识分子唯唯诺诺,苟且偷生的写照。然而,自孔子之后,儒家不再是懦弱的代名词,而是积极入世、自强不息的一族。以下各项言论中,不符合胡适这一观点的是(  )

A.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C.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查看答案

《韩非子》:“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越受鼓励)。”从人才选拔角度来看,这种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 诸侯混战,群雄割据

B. 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C. 卿大夫的崛起

D. 士阶层的崛起

 

查看答案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牲),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

B. 民为邦本

C. 天下为公

D. 民贵君轻

 

查看答案

胡适在其1918年创作的《归国杂感》里写道:不过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出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日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骂康有为太新,今日骂康有为太旧。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

A. 托古改制,实行君主立宪

B. 学习西方,全盘西化

C. 变革制度,实行民主共和

D.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