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直至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人殉现象仍相当普遍,战国时期上有余风,其中以秦国人殉...

直至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人殉现象仍相当普遍,战国时期上有余风,其中以秦国人殉之风最为兴盛,东周列国与秦国人殉较为接近的是保存了东夷人习俗的齐国,但人殉规模还是比秦国稍逊一筹,而齐国一山之隔的鲁国,人殉现象就很少。这表明

A. 经济发展是人殉制得以维持的关键

B. 生存环境和社会阶段影响社会习俗

C.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

D. 周礼文化与儒家思想决定社会习俗

 

B 【解析】材料“秦国人殉之风最为兴盛”“与秦国人殉较为接近的是保存了东夷人习俗的齐国,但人殉规模还是比秦国稍逊一筹,而齐国一山之隔的鲁国,人殉现象就很少”可以看出,社会习俗受到了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状况的影响,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殉制度逐渐被废除,故A项错误;C项材料中无法体现;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不被重视,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公司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是社会进步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特许公司的出现,显示了在哥伦布、麦哲伦、达·迦玛相继发现新大陆之后,政府与商人联手努力想夺取新世界的财富。这些公司都幸运地拥有皇家发给的特许状,享有跟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贸易往来的独占权。也因此它们兼跨了政府部门与民间部门。……初期,英国东印度公司并不只是一家现代化的公司。这个全世界最了不起的商业团体”拥有一支军队,控制世界上一块广大地区,创造出全球最庞大的文职人员,伦敦大半的码头都是在它手上发展起来。

——(英)约翰·米克勒斯维特《公司的历史》

材料二  1776年3月8日,英国伯明翰,由两个合伙人名字命名的“博尔顿--瓦特”公司,向客户展示了新研发的产品——蒸汽机。……在纺织、机械、冶金等各个行业中,几乎看不到必须由政府特许才能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尽管公司规模不大,但与重商主义时代相比,有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大量生产性的工业公司开始取代传统的商业贸易公司,成为经济舞台上的主角。

——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

材料三  今天中国大陆已经有30多家公司跻身于世界500强,包括阿里巴巴、江苏沙钢等民营企业,更重要的是,超过4000多万家中小企业支撑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公司由特许到注册,市场由垄断到竞争,经济由封闭到开放,政府权力正在逐步退出微观经济领域,公司正在回归到市场之中。公司发展需要的外部环境也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包括《公司法》在内的一批民商事法律法规已经颁布实施,资本市场的发展也越来越规范。

——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公司的主要特点。

(2)与材料一的公司相比,材料二的公司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公司的发展反映了当今中国的哪些社会进步。

 

查看答案

研究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既要了解近代政府的经济政策,还要细察外因和潜在的内变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获得向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以致归于失败。……中国民族经济之不能前进,以致漸趋衰退,不当尽归咎于外来压力。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亦为重大因素。政府之无扶植诚意,自然有关,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打击。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三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经济管理办法一览表(局部)

时间

条例名称

主要内容

1937年

《工厂迁移案》等。

组织企业有序向大后方迁移。

1939年

《矿产品运输出口管理规则》《川康铜业管理规则》等。

直接干预或管制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

1941年

《战时经济体系基本纲领》;《管理工业机器、化工材料细则》《管理液体燃料规则》等。

扩大国营,联合民营;部分企业实行收归国有。

 

——据陈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研究》编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洋务工业是如何将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经济归于失败的外因。材料二认为政府之无扶植诚意,你是否赞同? 请阐述理由。

(3)据材料三,分析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政策产生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近代中国工业化历程的认识。

 

查看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不断演变。国际格局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世界的稳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50~1953年美国发动的侵朝战争和1961~1975年美国发动的侵越战争是二战后冷战(1947~1991年)下的两场“热战”。朝鲜战争结束时,美国高层却充满了沮丧,联合国总司令克拉克上将自称是“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军司令官”。

越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越南战争结束了美国战后25年的经济繁荣,使美国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尽管美国自建国以来在绝大多数战争中都是获利的,但是越南战争却是美国人的滑铁卢。

——百度百科

材料三  过去500年内,“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每一次权力转移都是权力分配的根本性调整,都重新塑造了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掘起,始于15世纪,加速于18世纪末;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掘起,发生于19世纪末;第三次权力转移是当下正在经历着的,可以表述为“他者的掘起”。

——[扎卡利亚美]《后美国世界》

(1)根据材料一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形势产生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关系出现了什么新形势?其结果说明了什么?

(3)结合所学期识分析他者的倔起的具体表现。并指出他者掘起对世界历史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1787年美国制定的联邦宪法,体现了加强集权与分散权力的双重倾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革命确立的邦联共和制,特别是各州以立法机关为主导的分权体制,是属于美利坚民族的。因为它是在民族革命情感炽热的大环境下,作为英国集权体制的对立物而出现的……这种体制相对英国而言,它张扬了美利坚民族精神,但就美利坚内部而言。……权力软弱的邦联政府逐渐难以维系享有独立与主权的各州,分裂危机日益威胁着国家的统一。

——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材料二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在共和国里极其重要的是,不仅要保护社会防止统治者的压迫,而且要保护一部分社会反对另一部分的不公。

——[美]汉米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三  政府权力的制衡和分散性以及利益集团的多元性等等常使联邦政策步履维艰,事倍功半,或因立法软弱无力而治标不治本。同时,各级行政部门作为执法者,不时地自作主张,越俎代庖;其“一仆侍二主”的性质及彼此间围绕资源和权力所展开的竞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政府政策的有效性。

——梁茂信《略论美国政府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效用有限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加强集权的原因,结合1787年宪法内容,指出有利于美国加强集权的规定

(2)与集权相反的是分权。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美国政府权力结构的分散性”。 (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3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控制思想以儒家学说为核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董仲舒的社会控制思想是基于其特定理论基础之上的系统化思考,这一理论基础即是以思想、政治上的“大一统”为社会控制的理想目标,教而后善的人性论、天人感应的宇宙观为社会控制的理论前提和基础。

——韩进军  刘永艳《论董仲舒社会控制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

材料二  朱熹认为,只有在思想意识及封建纲常伦理上家族、宗族、国家、社会同构,才能保证国家对乡村的统治形式及有效秩序……使儒家维护封建纲常的价值形态获得更多更广泛的认同。

——李禹阶《朱熹的家族礼仪论与乡村控制思想》

材料三  在一个排斥农民享有受教育权利的社会里,绅士社会掌握着知识和文化霸权,教化、伦理、法规、祭祀、宗族等一切社会责任与权力为一体,成为乡土社会的实际权威……在全国范围内构造了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网络。国家所必须的思想意识——包括国家的法令政策,就是通过这个网络突破了千差万别的地域性习俗与文化,渗透到那些看似封闭的乡村角落的。

——杨阳《王权的图腾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社会控制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目标。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为实现材料二中的构想提出的主张。比较材料一、二,说明董仲舒和朱熹在社会控制方面的侧重点。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社会控制思想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