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孔子拨乱升平,托文王以行君主之仁政,尤注意太平,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这段材...

“孔子拨乱升平,托文王以行君主之仁政,尤注意太平,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这段材料出自(  )

A. 《新学伪经考》    B. 《天演论》

C. 《变法通议》    D. 《孔子改制考》

 

D 【解析】依据材料“孔子拨乱升平,托文王以行君主之仁政,尤注意太平,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可知认为孔子假托古圣先王尧、舜、禹的言论来宣传“君主之仁政”“民主之太平”,是托古改制思想。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孔子假托古圣先王尧、舜、禹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故选D;《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的著作,A排除;《天演论》是严复翻译的介绍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著作,B排除;《变法通议》是梁启超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的著作,C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维新变法运动

D. 辛亥革命

 

查看答案

“洋人制胜之道,专以轮船、火器为先……又本之天文度数,参以勾股算法,故能巧法奇中。”持这种观点的应属于(  )

A. 顽固派    B. 洋务派

C. 早期维新派    D. 维新派

 

查看答案

魏源的《海国图志》对英国政体作了详细介绍,其意图不是

A. 希望中国进行政治改革

B. 反思中国战败教训

C. 探究英国获胜原因

D. 让国人了解英国国情

 

查看答案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屈辱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文明中蕴含着的深厚的爱国思想。也正是从这种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忧患意识之中,中华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开始融合。这种融合首先发生于(  )

A. 政治领域    B. 军事技术领域

C. 经济领域    D. 思想文化领域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影响;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二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材料三假如没有孙中山,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功绩,中国将很难走出推翻皇帝做皇帝,江山坐江山的历史怪圈。而在辛亥革命以后,尽管通往自由和民主的道路仍然无比艰难,但有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为鉴,任何人想再帝制自为,再让已经被废黜的小皇帝回到北京皇宫,再复辟形形色色的专制制度、专制意识,都注定逃不过人民的唾弃,都注定会失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反映了那些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这场战争实际是一个思想问题,请指出这一思想问题的实质。并举例说明“清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内部改变”的实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