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 人与人的关系 B. 人与自然的关系 C. 国与国的关...

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 人与人的关系

B. 人与自然的关系

C. 国与国的关系

D. 夷夏关系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孟学说的核心思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孔孟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仁政”,即要求统治者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以德服人等,故主要讨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A项正确;BCD项不正确,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材料二(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70寿辰庆典,同斯大林会谈有关两国关系问题及其他问题;二是处理1945年同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个条约是二战后,美、苏、英三国首脑背着中国所达成的有损中国利益的《雅尔塔协定》的产物……(1950年2月)两国外长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

请回答:

(1)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当时的国际形势,简要分析新中国成立初,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而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原因。

(2)你如何认识“一边倒”外交政策?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集》第3集

材料三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945~1980年)

(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具体内容。

(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

(3)材料三是谁在何时何地何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

(4)材料二与材料三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1955年万隆国际会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增进友谊的“万隆精神”。你认为万隆会议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帝国主义和殖民力量的削弱

C. 中国等一批进步国家的参会

D. 与会国家尊重了文明的多样性

 

查看答案

1955年,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万隆会议,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求同”是指

A. 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B. 根除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与平等

C. 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

D. 推动第三世界的形成

 

查看答案

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说:万隆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共产党中国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

A. “求同存异”方针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

B. 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 抗美援朝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