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益尊。……改知县为五品官,正其名日县令。任是职者,必用千里以内习其风土之人。其初曰试令,三年,称职,为真;又三年,称职,封父母;又三年,称职,进阶益禄,任之终身。……夫使天下之为县令者,不得迁又不得归,其身与县终,而子孙世世处焉。

——顾炎武

材料二孟德斯鸠的分权思想备受美国制宪者们的推崇,其精髓被融入美国成文宪法之中,在后来美国的政治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称之为“现代国家的最完善的例子”。美国式民主模式适合中国吗?邓小平同志对此很早就果断地指出,“我们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这种办法我们不能采用”。

——摘编自黄金桥《美国宪政中的分权制衡机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顾炎武国家管理体制上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德斯鸠分权思想在美国政治实践中的充分体现。并针对材料二中马克思、恩格斯和邓小平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1)主张:分权众治,权力下放,实行县令终身制和世袭制。 评价:顾炎武分割皇权的主张,授予地方县令自治权力,有利于克服君主专制的弊端,调动地方管理的积极性,具有进步意义;但他将官员的终身制与世袭制引入到国家家管理体制当中,体现额其思想的保守性和局限性。 (2)体现:美国依三权分立原则,制定了1787年先法、构建了中央政府;总统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国会实行两院制,兼顾大小州的利益;实行联邦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但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等等。 评析:马、恩肯定了美国三权分立及其制衡的原则,它是美国政治智慧与政治实践的产物,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邓小平指出了美国三权分立民主制度的弊端,其三大权力机关之间相互牵扯,会影响到国家权力的统一,导致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现象时有发生。 【解析】(1)从“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可以看出顾炎武主张分权众治,权力下放。从“任是职者,必用千里以内习其风土之人……任之终身”可以看出顾炎武认为应该实行县令终身制和世袭制。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并联系材料,可以看出顾炎武的这些主张具有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特点,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待这一思想,从正反两面进行评价。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出的正是孟德斯鸠的主张,具体是“总统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评价:结合具体内容,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一制度,一分为二的看待这种论断,既要肯定这一思想,也要认清这一思想的弊端所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衬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近代的历程是和中国近代经济、政治的变化以及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水平密切联系的,它大体上经历了物质层面的文化变革、制度层面的文化变革和观念层面的文化变革三个阶段。当然,这种阶段划分只具有相当的意义,它并不是说,在某个阶段中只有某一特定层面文化的变革,就完全没有其他层面文化的变革,而是说在某个阶段中某种层面文化的变革居于主要地位。

材料二不容否认,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与西方文化长期隔绝的环境中发展的,它虽然没有停滞不前,但却发展缓'漫,它的迅速变化是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的,这显然是因为受到西方文化冲去的结果。从“师夷长枝”开始的物质层面文化的近代化,到制度房面文化的近代化,再到心理层面文化的近代化,每一步都留有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峋。诚然,中国传统文化落后于西方近代文化,当西方文化涌来时,它常表现出相当顽囷的拒斥态度。但是它并不是只有拒斥的一面,在它的内部也存在着某些与西方近代文化相沟通、相衔接的因素,这些因素是富有活力的,它们在中国文化近代化的过程也起了积极作用,并且经过转型而成为令国近代新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从传统向近代转变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近代的原因。

 

查看答案

1969年以后几年里,我国许多地方的小学开设政治、语文、算术、革命文艺、军事体育、劳动等课;中学开设毛泽东思想教育、农业基础、工业基础、革命文艺、军事体育、劳动等课,学生劳动和参加政治活动占用大量时间,文化课学习所占用时间不足60%。这种做法

A. 促进了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B. 锻炼了学生能力,值得继承

C. 是对文革时期文化专制的抵制

D. 造成中小学文化水平的下降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初期,《相声行内铁闻》曾记录一件事,当时北京“折唱八角效“演员在某印刷厂演出“折唱”前,使了传统笑热话《反正话》来博取掌声(如“孙猴子,猴孙子”等)结果,台下的工人提出“我们不听这些对我们没有教育意义的旧玩艺”“我们开晚会不光是为了开心取笑、滚热闹我还要在娱乐里领受教育”这种现象

A. 说明当时文艺事业异常繁荣    B. 反映了新旧文艺理念的冲突

C. 说明传统艺术已无存在必要    D.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影响

 

查看答案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都市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几百万产业工人和几万万旧制度统治卜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同时存在,管理中央政府的大军阀和管理各省的小军阀同时存在,反动军队,朴有隶属蒋介石的所谓中央军和隶属各省军阀的所谓杂牌军这样两部分军队同时存在。”上述材料反映出毛泽东意在

A. 研究中国近代社会的不平衡性

B. 揭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客观条件

C. 论证中国革命成功的必然性

D. 指明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由此可以得出该理论的本质是

A. 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

B.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 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

D. 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理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