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浪·文史观天下》第35期主题是:NO!八张否决票告诉世界“中国态度”。其中记...

《新浪·文史观天下》第35期主题是:NO!八张否决票告诉世界中国态度。其中记载:1955年12月3号,中国在安理会关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的决议草案上投了反对票。关于这一外交记载的解读正确的是

A.这一记载是假的,当时中国政府尚未加入联合国     

B.彰显了新中国参与国际活动的积极态度

C.反映了新中国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立场             

D.体现了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

 

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1955年12月3号,中国在‘安理会关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的决议草案’上投了反对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的12月,当时台湾当局占据着“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位置时,否决了安理会关于蒙古加入联合国的决议草案,故A错误。当时新中国没有加入联合国,故B错误。同理,C错误。中国在‘安理会关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的决议草案’上投了反对票,体现了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故D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强大的稳定因素。整个冷战时期,也就是20世纪最长的一段和平时期。这说明(  )

A. 冷战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引起长期的动荡

B. 冷战只存在意识形态的斗争

C. 冷战期间,世界局部地区没有爆发战争

D.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查看答案

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A. 提出杜鲁门主义

B. 抛出马歇尔计划

C.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 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查看答案

1961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这说明当时美国

A. 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

B. 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

C. 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冲击

D. 政府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查看答案

马歇尔深知苏联根本不可能接受欧洲复兴计划。他曾说,如果一开始就把苏联和东欧国家排斥在计划之外,就会吓跑欧洲人,有的欧洲国家就会表现迟疑。材料不能用来说明

A.美国有意识地制造了欧洲的分裂

B.美国将分裂欧洲的责任推卸给苏联

C.美国有意掩盖其从经济上控制西欧的企图

D.美国有意在欧洲建立起一个军事战略同盟

 

查看答案

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应用科学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A、杜鲁门主义与美苏冷战

B、马歇尔计划与美苏冷战

C、马歇尔计划与战后新经济

D、北约成立与美苏冷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