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创新是一种文化品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材料一: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

创新是一种文化品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材料一: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20世纪的世界进程中出现了许多冠以“新”概念的历史元素,如俄国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20世纪末的一次改革使中国迈进了社会主义新时期。

材料三: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长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署了煤钢联营协定,由此开辟了由经济合作入手的解决欧洲统一问题的新途径。从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环境看,走此途径,也是有共同基础的。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中期建立的欧共体,向着经济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1991年底,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史》

材料四: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欧共体在推进经济一体化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共同体内部的农业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别,农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因此各国有不同的利益要求。比、卢和联邦德国三国农业不发达,对实行共同农业政策比较冷淡;而农业较发达的法、意、荷则积极主张实行共同农业政策。

——岳麓版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教材

阅读上述材料并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英国“全新的政体”和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请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两国确立不同政治制度的主要原因。

(2)试简要概括材料二中三个历史元素的“新”之所在。并概括这些“新”的共同点?

(3)欧洲一体化是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创新,正朝着“努力使欧洲成为一种政治力量,一种社会,经济,文化力量”的方向发展。请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欧共体在实现共同农业政策上有何创新举措?欧洲的联合给当今世界带来什么启迪?

 

(1)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美国:民主共和制政体。 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旧贵族的妥协;长期存在议会斗争及限制王权的传统;特殊的民族心理、文化传统;岛国,远离欧洲大陆;美国——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联合进行独立战争,摆脱殖民统治;存在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激烈斗争;启蒙思想的洗礼;没有专制统治的束缚;杰出的历史人物的推动。 (2)“新”之所在: 新经济政策:在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经济。 罗斯福新政: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强国家干预经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也可) “新”的共同点:制订国家政策都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都是在国家面临经济或政治危机的形势下的创新;制定政策都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客观规律;都是关注民众的迫切要求; (3)在实现共同农业政策上的创新:共同体内农产品自由流通和统一农产品价格;共同体优先,即出口或进口都首先面对成员国;建立共同农业基金,对共同农业政策实施共同财政支持。 启迪:从对抗走向联合,开辟了区域和平发展模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使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趋势。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以权力制约权力””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问实际上考查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美国所确立的政体。回忆可知,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美国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政体。两国不同政体的确立,与两国具体的历史和国情密不可分,可以这样解读:英国:A.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旧贵族的妥协;B.长期存在议会斗争及限制王权的传统;C.岛国,远离欧洲大陆等;‚美国:A.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联合进行独立战争,摆脱英国宗主国的殖民统治;B.存在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等矛盾方的激烈斗争;C.没有专制统治的束缚;D.杰出的历史人物的推动等。 (2)根据材料二题干内容,本文考查苏俄、美国、中国在20世纪不同时期所采取的相关经济政策比较异同点问题。回忆、再现所学相关知识,不难概括出,三国的“新”,分别体现在:苏俄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即在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经济。‚美国罗斯福新政,即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强国家干预经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ƒ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的经济理论,即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封闭向开放转变(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等。分析、归纳可知,三国的经济政策的“新”有共同之处,可以这样理【解析】 制订国家政策都根据了形势的变化而及时调整;‚都是在国家面临经济或政治危机的形势下的创新;制定政策都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客观规律等。 (3)根据材料三、四关键信息“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欧共体在推进经济一体化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共体在实现共同农业政策上的创新,体现在:共同体内农产品自由流通和统一农产品价格;‚共同体优先,即出口或进口都首先面对成员国;ƒ建立共同农业基金,对共同农业政策实施共同财政支持等。欧洲一体化的重要意义:欧洲一体化标志着欧洲从对抗走向联合,开辟了区域和平发展的模式;‚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范,促进了欧洲国家经济的发展;ƒ推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使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趋势,不断冲击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有利于世界和平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前趋势的继续:苏联在经济上衰退,在政治上僵化如故,但在军事上保持强大;它小心翼翼地保卫其正在衰落的东欧帝国:它与美国的关系没有重大变化,并与美国在三条中心战略战线继续进行竞争。

——(美)布热津斯基《未来十年美苏关系展望》

材料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材料三“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0年国情咨文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美苏关系的基本状况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美欧关系的基本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世界国际格局的基本特点。分析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分折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因素。

 

查看答案

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

A.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 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C. 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D. 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查看答案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他们同美国竞争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美国更快地发展                B.促进自身更加强大

C.有利于世界和平                   D.有利于多极化趋势发展

 

查看答案

美国史学家沃尔特说:美国人正在丧失他们习惯于向世界发号施令的力量。……到70年代,美国的无所阻拦的威力已经受到一些限制。 当时限制美国威力的国际力量包括

欧盟       日本       不结盟运动       中国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未来学家杰里米·里犬金在《欧洲梦: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中说:当美国精神日趋衰微的时候,新的欧洲梦诞生了,它强调群体关系而非独立自主,强调文化多元而非同化,强调生活质量而非财富积累,强调可持续发展而非无限制的物质增长。”“欧洲梦的含义是

A.欧洲英法等国强调独立自主

B.欧洲大多数人主张走文化同化之路

C.欧洲正在推进的一体化进程

D.欧洲与美国霸权主义相悖的和平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