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百年来农家百姓对联内容的演化折射出了近现代历史的沧...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百年来农家百姓对联内容的演化折射出了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巨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湖南某农村春联:“和为贵,三民主义指导革命;斗则胜,一切权力收归农会”。

材料三 20世纪40年代初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

材料四 1946年初某农村百姓家春联:“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

(1)材料一春联反映了什么历史问题?

(2)指出材料二春联反映的历史现象。

(3)从材料三春联可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4)指出出现材料四春联的历史背景,结合历史事实说明农民的愿望是否实现了。

 

(1)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 (2)现象:国共两党在新三民主义的旗帜下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湖南等地的农民运动在大革命期间蓬勃发展。 (3)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4)背景: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国共举行重庆谈判确定了和平民主建国的基本纲领。 没有,1946年6月国民政府撕毁和平协议,发动内战。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国民大革命、抗日战争,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由春联中的“帝德”“皇恩”,说明在辛亥革命后忠君思想仍然存在。 (2)由材料提到的20世纪20年代的三民主义和农会,说明材料反映的是国共两党的关系以及国民大革命情况。 (3)“拼命抗日”与“安心过年”形成因果关系,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作用。 (4)由时间和春联反映的愿望可以明确,此时是为抗战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时期,农民的愿望是“和平建国”,联系史实可以确定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九三○年一月五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数次的斗争。

一九三○年四月二日,李立三同志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的文章中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兵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六月,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立三路线”。这次“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的时间虽然只有三个多月,但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请回答:

(1)对比指出材料一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分析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阐述经过这两次反复,中国民主革命是如何转折的。

 

查看答案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是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资料,从下图该期《人民日报》中我们能够获得的准确信息是(  )

A. 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转入战略反攻    B. 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结束

C. 三大战役即将胜利    D. 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新中国即将建立

 

查看答案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下列有关探索的史实正确的是(  )

A. 大革命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 八七会议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C. 秋收起义后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井冈山道路

D. 中共七大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查看答案

抗战胜利后,上海沪江大学对学生进行了关于中国内战的相关调查:

意向

不可避免

可获得

政治解决

应该绝

对避免

可获得

速战速胜

无回答

人数

170

110

423

244

20

 

这说明当时(  )

A. 学生对和平与战争的走向分歧很大    B. 和平是当时国共两党的共同愿望

C. 国统区民众对国民政府不抱幻想    D. 国共内战是违背民意的非正义战争

 

查看答案

据史料记载:八年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等对敌作战十二万五千余次。国民党军队击毙日军80余万……1943年中国远征军还进行了入缅作战。从材料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    B.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 国民党军队一直消极抗日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是重要力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