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英国《每日先驱报》曾对1937年的某军事行动作如下评价:“那是一种山地上的运动战...

英国《每日先驱报》曾对1937年的某军事行动作如下评价:那是一种山地上的运动战,但它展开了中国抗战的新局面,防守的军队在这里第一次采用主动的战术,用积极的进攻的行动回答日军。这一军事行动应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伏击战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时间1937年以及材料中“山地上的运动战,第一次采用主动的战术,用积极的进攻的行动回答日军”说明是敌后战场的战役,故本题选择B。A、D均属于正面战场战役,C时间与题干不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力量变化的趋势,其中与第二个高峰的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

A. 北伐战争的推动

B. 南昌起义的爆发

C.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查看答案

下图《同去,砍人去》漫画,反映了发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A. “五四”运动遭镇压

B. 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

C. 国民党“一大”召开

D. 国民大革命失败

 

查看答案

1961,董必武在《忆王尽美同志》一诗中写道:“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  )

A. 中共“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八大”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九三○年一月五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数次的斗争。

一九三○年四月二日,李立三同志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的文章中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兵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六月,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立三路线”。这次“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的时间虽然只有三个多月,但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请回答:

(1)对比指出材料一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分析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阐述经过这两次反复,中国民主革命是如何转折的。

 

查看答案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是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资料,从下图该期《人民日报》中我们能够获得的准确信息是(  )

A. 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转入战略反攻    B. 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结束

C. 三大战役即将胜利    D. 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新中国即将建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