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

——摘自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材料二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日本学者福泽渝吉在《文明论概略》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摘编自福泽渝吉《文明论概略》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卢梭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指出,为了维护和保障人类的“天然禀赋”,卢梭在政治理论层面提出了哪些主张。

(2)材料二中孟德斯鸠提出了什么理论,在西方是如何实践的。

(3)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为例来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1)观点:①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人的权利; ②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主张:反对封建王权;“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 (2)理论:三权分立(或者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实践: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 (3)中国近代化历程: 先由器物阶段(洋务运动)开始,再到变革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最后是思想观念革新(新文化运动),结果未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私有制就出现了”的信息归纳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思想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美国1787年宪法回答。 (3)依据所学中国近代化历程从器物、制度再到思想,并说明此过程中具体事件和实践结果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材料三宋代公私教育皆特盛。宋初有四大书院,皆不由政府创建,其后乃如僧寺,亦受政府赐额。书院又称精舍,精舍之名,其先起于东汉儒家之私门授徒,最后理学家讲学又用此名。

(1)依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并举出具体史实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证。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朝文化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3)依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的主要教育成就,理学兴起于宋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派别。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因时而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末清初)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对儒学的地位有何影响?为此,汉武帝在教育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据材料三指出朱熹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他又提出怎样的认识论?

(4)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经济因素。

 

查看答案

(命题人:期中考试历史状元彭子泰)为了表现理想和激情,浪漫主义常常以强烈对比来强化和凸显主观情感。其中以美与丑的对比、外表与内心的巨大反差,表现了作家爱憎分明的情感的文学作品是

A. 《梅杜萨之筏》

B. 《唐璜》

C. 《巴黎圣母院》

D. 《西风颂》

 

查看答案

马列主义史观认为: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在描写主人公鲁滨逊的种种经历的同时,也展示和剖析了人物的思想性格。由于鲁滨逊的形象反映了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个性自由,发挥个人才智,勇于冒险,追求财富的进取精神。对这一精神产生直接影响的是

A.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    B. 法国的启蒙思想

C. 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查看答案

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即认为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他们主张

A.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

B. 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真正平等

C. 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 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