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书云中国的“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

某书云中国的“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如果让你补充下一句,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 四大发明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B. 四大发明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C. 四大发明使农耕文明的中国更加封闭

D. 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A 【解析】从材料可知,火药加强了君主专制,指南针并没有促进航海事业的实质性进步,这都说明了中国的四大发明没有促使中国社会发生转型,没有促进社会发生根本性变革,A正确。材料所指的是对中国的影响,排除B。指南针促进了郑和下西洋,C项的“更封闭”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中的“整个世界”与材料不符,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社会潮流的影响,要顺其自然。”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 甲——儒,乙——法,丙——道

B. 甲——儒,乙——道,丙——墨

C. 甲——墨,乙——法,丙——道

D. 甲——道,乙——墨,丙——儒

 

查看答案

材料一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著文称:“自汉武以来,学尚一尊,百家废黜,吾族聪明,因之徊蔽,流毒至今,未之能解,而思想文化责在自由发展。……人智不张,则国力浸削,吾恐其敝将只有孔子而无中国也。……吾人宁取共和民政之乱,而不取王者仁政之治。……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欧美社会国家的文明制度,连影也没有,所以口一张,手一伸,不知不觉都带君主专制的臭味。……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而多数国民去共和过远,则共和政体固万无成立之由。”……又写到“主张尊孔,势必立宪;主张立宪,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摘编自《陈独秀文集》

材料二 在新文化运动过程中,梁启超著文称:“我希望我们可爱的年轻人……把自己文化(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优点)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充它,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的文化系统。把这种文化系统往外扩充,叫全人类都得到他的好处。”

——袁伟时《告别中世纪》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两极格局终结后,北美、西欧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来,中国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予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陈独秀对传统儒家的态度,并分析陈独秀持上述态度的原因。

(2)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儒家的哪些思想观念仍需继续提倡?结合材料二、三分析传统儒家思想观念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1912年,蔡元培等人曾经发起一个进德会,定下三条基本信条:不赌、不嫖、不娶妾;五条可以选任的戒条:不做官吏、不做议员、不饮酒、不食肉,不吸烟。到北大后,他也身体力行。这说明蔡元培

A.支持新文化运动                   B.抵制北洋政府

C.教育理念先进                     D.强调个人品德修养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历史上出现了代表不同阶层利益的政治派别。下表中的言论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他们的共同诉求是

A. 启蒙与救亡并重

B. 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C. 实现工业化,自强求富

D. 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查看答案

胡适在1929年4月27日的日记中写到:我们思想新、信仰新,我们在思想方面完全是西洋化了;但在安身立命之处,我们仍旧是传统的中国人。造成胡适这种思想认识的社会原因可能有

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                儒家思想仍然影响深远

小农经济仍然占主导                国民革命运动的冲击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