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汉武帝连年用兵,加重了农民的...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汉武帝连年用兵,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加以商贾豪张兼并无厌,致使农民纷纷破产流亡。元封四年(前107),关东流民多达200万口。天汉二年(前99)以后,南阳、楚、齐、燕、赵之间,不断爆发农民起义。汉武帝派“直指绣衣使者”分区镇压,但农民起义此伏彼起,难以平息。严峻的社会形势使汉武帝感到不改变现行政策,就会重蹈亡秦的覆辙。征和四年(前89),武帝下诏(轮台诏书)追悔往事,公开承认过去兴师不当,表示以后要停止用兵,务在禁苛暴,止擅斌,力本农,只求不乏武备而已。随后,武帝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意在“思富养民”,任赵过为搜粟都蔚,命他推行代田法,改革农具,以示鼓励农业生产。“轮台罪已诏”及其附带政策的出笼,使农民暴动的局势暂时得到缓解,使一度动摇的西汉统治重又稳定下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轮台罪已诏,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为解决现实问题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1)背景:汉武帝连连用兵,经济遭到破坏;阶级矛盾尖锐;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大量破产;农民起义不断,危及其统治;武力镇压难以平息农民起义;吸取秦亡教训。 (2)措施:公开承认错误;停止用兵;轻摇薄赋;发展生产。 影响:停止用兵,有利社会稳定;发展农业,促进经济发展;缓和矛盾,有利统治巩固。 【解析】(1)依据材料“汉武帝连年用兵,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加以商贾豪强兼并无厌,致使农民纷纷破产流亡”“农民起义此伏彼起,难以平息。严峻的社会形势使汉武帝感到不改变现行政策,就会重蹈亡秦的覆辙”的信息归纳回答。 (2)第一小问措施依据材料“公开承认过去兴师不当,表示以后要停止用兵,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推行代田法,改革农具,以示鼓励农业生产”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使农民暴动的局势暂时得到缓解,使一度动摇的西汉统治重又稳定下来”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等角度思考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赫鲁晓夫时期越南并没有引起苏联的格外关注,这引起了期望尽可能获取外援的越南劳动党领导人的不满。他们在同中国领导人谈话时指责苏联人“出卖他们,拿他们同美国做交易”。……1965年2月,柯西金(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访问越南,在双方联合声明中,苏方表示“不会对保障越南的安全漠然视之,将给越南必要的援助和支持”。4月10日—17日,越南劳动党中央第一书记黎笋访苏,双方在公报中除强调继续给越南必要的援助外,还指出“苏联在必要时,在越南请求下,将同意苏联公民去越南参加战斗”。从1965年到1973年,苏联除给予越南外交支持、经济和军事援助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美越谈判的“潜在调解人”和“邮递员”的作用。

——摘编自《苏联对越南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苏联对越南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政策转变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后周初年,沿用旧的法律,律、令、格、敕很多,积至一百五六十卷,律、令文词简单而意义难明,格、敕条目繁多,容易发生疑误。各级官吏更是利用这一点滥用律令陷害人民以谋取私利。于是后周皇帝命御史和杂事张堤等对五代相沿之律令格敕进行删节、注释和评议,再由兵部尚书张昭等编订成《大周刑统》21卷。周世宗下诏颁行天下,要求各级官吏严格依照法律行事,限制刑讯逼供等不法行为,规定各级官吏必须按时审理刑狱,不得故意拖延稽留等,有力地加强了法制建设。周世宗所制定的《大周刑统》结束。了五代以来天下无法的时代,对后世影响很大。宋代的法律《宋刑统》就是在此基础上修改补充而成。

——摘编自《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周世宗制定《大周刑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大周刑统》作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63—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欧洲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如图:

运用世界近代史的史实,对图进行探讨。(说明:对图中几个要素间形成的关系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查看答案

英国从前工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时期,经济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上半期,英国海外市场集中在安特卫普,路线单一。呢绒出口贸易只有55%掌握在本国商人手中。国内工业品种单一,呢绒和羊毛出口占出口总值的79%。呢绒出口猛增,大量资本和新手涌入这一行业,造成耕地荒废,谷物依赖进口,农村和城市手工业劳动力短缺。到16世纪下半期,呢绒出口衰退,许多人失业,引发社会秩序混乱。处于上升阶段的商人和乡绅意识到,正是他们的市场化行为导致了社会秩序的变动和混乱,所以他们能够接受国家对他们工商业活动的限制……都铎王朝时期,国家通过实施重商政策对经济进行全面控制:大力促进海外贸易,成立特许商业公司垄断贸易,制定进出口禁令或保护性关税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发展;同时逐步消除阻碍国内贸易的种种中世纪羁绊,改变度量衡、币制和税收混乱局面,制定了一系列(手)工业法规来规范生产。

——李新宽《论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阶段性演进》

材料二17世纪,乡绅、律师、小商人、企业主、零售商等作为一个新的阶层迅速崛起。他们积极投身于海外贸易,反对英国特许公司的垄断权,要求经济自由。重商主义者巴本认为:“任何国家制定禁止一切外国货物的法律,都会使其他国家也制定同样的法律,后果将是毁掉一切对外贸易。”光荣革命之后,宪政和法律为私有财产制度和契约性交换规则提供了法律保障系统。市场机制逐步取代国家权力的干预。重商政策的重心转到通过关税保护等间接手段,而不是通过直接干预来培育国内工业的竞争优势。……18世纪中期以后,工场手工业获得极大发展。土地贵族利用他们在议会和政权机构中的地位,继续高举重商主义原则制定有利于本阶级利益的政策。工业资产阶级要求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主题必须是论证资本主义的优越性,证明它能够无限制地促进财富的增长,但它必须是在经济自由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杭聪《秩序与进步之间》

材料三到19世纪下半期,自由主义理念超越宗教和政治的光谱,几乎为所有的政治阶层所接受。而自由主义秉持的自由贸易、政治民主等理念也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为英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40年代中后期法德工人的年工资为21.1英镑和13.3英镑,同期英国工人工资已达32.6英镑。……然而,19世纪后期,自由主义开始失去原有的势头。这种衰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古典自由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哲学在19世纪后期日益扩大的社会危机面前受到了严峻考验。……自由放任政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贫富差距、阶级分化等社会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政治和思想领域,自由主义也同时受到老对手保守主义和新兴社会主义的夹击。事实上,即便在古典自由主义最为鼎盛的时期,国家干预活动也从未停滞。整个19世纪后半期英国政府在事实上已经不只局限于维护单纯的自由竞争,而是在逐渐推行以平等和社会保障为主导的社会与经济政策。

——王同彤《霍布豪斯自由主义思想研究》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实施重商政策的原因及其在英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主要特征及其对英国经济的影响。

(3)结合以上材料说明英国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2016年10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宣布人民币正式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权重为1092%。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之后第五种“入篮”货币,并且是新货币篮子中唯一的新兴经济体货币。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一举措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完善了国际货币体系

B.提升新兴市场经济体地位

C.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D.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