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

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A. 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B. 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

C. 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D. 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

 

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书省谴责各地区官府,对于职务范围内的事物不自行及时解决,而是全部上报中书省,这就是要求地方必须做到“高效行政”;但同时又强调了,一部分重要事务必须上报,由中央作出决定,体现中央集权,D正确;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与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ABC。所以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李白以仙人自诩,诗作往往飘飘欲仙,人称诗仙;杜甫的政治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人称诗圣;王维的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人称诗佛。这一文化现象表明当时

A. 三教合一的趋势    B. 社会经济的繁荣

C. 天理人欲观对立    D. 佛学诗词的兴盛

 

查看答案

贞观四年,唐太宗问政于张玄素。玄素曰:“臣观自古以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於此……如其广任贤良,高居深视,百司奉职,谁敢犯之。”材料表明,张玄素(   )

A. 揭示隋王朝亡于暴政    B. 反对君主独断专行

C. 主张加强控制地方    D. 建议扩大选官范围

 

查看答案

《隋书·食货志》云:“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北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州郡县。”如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侨立南徐州。侨州郡县设立的主要影响是

A. 促进了长江流城的开发    B. 提高了地方行政的效率

C. 实现了北人还乡的愿望    D. 维护了江南士族的特权

 

查看答案

中国改朝换代,统治者往往借用阴阳五行学说论证自身所立国家的得当。周得火德,尚红;秦灭周,得水德,尚黑;汉武帝以为汉代秦,得土德,而汉光武帝刘秀则否认秦的正统性,认为周木汉火,尚红。看似简单的颜色更替背后,是影响了中国政治几千年的“五德始终说”。“颜色革命”实质上宣扬的是

A. 德治思想    B. 天命思想

C. 君权神授    D. 相生相克

 

查看答案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冷战”对峙的局面,使世界动荡不安。但随着西欧联合、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因素出现,世界发展出现了多极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材料二二战后欧洲主要国家GDP增长情况图(单位:亿美元)

材料三

请回答:

(1)为什么阿登纳说“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结合二战后的国际形势,谈谈你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在走向联合的过程中,相关国家经济变化的概况。

(3)阅读材料三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不结盟运动的原则和宗旨,理解“不结盟”的含义。

(4)结合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以上事件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