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在儒学发展史上,《论语》《孟子》等四书的地位不断提...

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在儒学发展史上,《论语》《孟子》等四书的地位不断提高,经历了由“五经时代”向“四书时代”的转变,促成这一变化的应该是

A. 宗法制度逐步瓦解

B. 吸收糅合诸子学说

C. 科举制度开始创立

D. 程朱理学日渐兴起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朱熹编订的《四书》,在南宋以后成为儒家经典,促成了“五经时代”向“四书时代”的转变,故本题答案为B项。其他三个选项均合题意无关,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这表明,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中

A. 孔子的思想本意遭到肆意歪曲和篡改

B. 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

C. 儒学思想适应了不同时代社会的需要

D. 儒学体系在不断批判中得到发展完善

 

查看答案

荀子认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董仲舒也说: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相对于荀子,董仲舒(  )

A. 继承了荀子的天命观    B. 强调了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 突出了天的神秘性    D. 初步具有了人民主权观念

 

查看答案

“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常其事”这实质上反映了

A. 君主专制集权    B. 君臣共理国政    C. 君权兼并相权    D. 君臣分工明确

 

查看答案

1948年,中国代表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conscience”写入《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武则天临朝称制后,在《臣轨》中说道:“务农则田恳,田恳则粟多,粟多则人富,是以古之禁末作用,所在利农事也……故好农功者,虽利迟而后富,好末作者,虽利速而后贫……故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忠臣之思利人者,务在劝农,家给人足,则国自定焉。”

材料二天授二年(公元691年)七月,“徙关内雍、同等七州户数十万以实洛阳”。……武则天在“置鸿、宜、鼎、稷等州制”中说:“其雍州旧管及同、太等州,土狭人稠,营种辛苦,有情愿向神都编贯者,宜听,仍给复三年,百姓无田业者,任其所欲。即各差清强官押领,并许将家口自随。”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德林《武则天的管理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武则天的经济政策及其对发展农业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则天迁移人口的目的并分析其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