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隋朝建立伊始,户籍极为混乱。开皇二年...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隋朝建立伊始,户籍极为混乱。开皇二年(582年)以北齐、北周旧制为基础,制定户籍新法,把人口按年龄区分为黄(3岁以下。)、小(3-10岁)、中(10-17岁)、丁(18-60岁) 老(60岁以上)。次年,把成丁由18岁改为21岁,有家室的丁男每年服役二十日,納租粟三石、绸绢二丈、绵三两。清查户口不实作为一个尖锐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开皇三年下令,州县官吏检查隐漏户口,称为“大索貌阅”,即为了编定户籍,地方官每年要亲自查验户口、年龄、疾状,称为貌阅(或貌定、团貌),对户主的手实(申报)加以核对。大索貌阅为的是把隐漏户口检括出来,还要把“诈老诈小”者清查出来,把大功以下(堂兄弟以下)从户籍中分离出来,使大户分析为小户,增加服役的承担对象。但大索貌阅成效有限,对于大批依附于强宗大族的荫庇户口仍无能为力。隋文帝便采纳尚书左仆射高颖的建议,实行输籍法——由中央政府制定“输籍定样”,即划分户等的标准,发到州县,每年正月初五,县令派人下乡,依样确定户藉,强制荫庇户口向政府登记,旨在拆散大户,析出若干小户,经过历年检括,开皇九年(589年)隋朝旧境之内的民户由隋初的四五百万户增加到六七百万户,大业二年(606年)又增加到八百九十万户。

——据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户籍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隋朝的户籍制度改革。

 

(1)隋朝户籍制度改革起步早;以前朝旧制为基础;按年龄区分人口;把户籍改革与赋役制度结合起来;清查户口是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户籍制度改革由中央制定统一的标准;户籍制度改革围绕发展小农经济面展开。 (2)继承发展了古代的户籍制度;增加了政府的编户齐民和服役的承担对象,有利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为隋朝的繁盛奠定了基础;一定程度打击了地方的强宗大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是户籍制度改革由于触及到封建地主的利益引起封建地主的不满。 【解析】(1)据材料“开皇二年(582年)以北齐、北周旧制为基础,制定户籍新法”可知隋朝户籍制度改革起步早,以前朝旧制为基础;据材料“把人口按年龄区分为黄(3岁以下)、小(3-10岁)、中(10-17岁)、丁(18-60岁)、老(60岁以卜)”可知按年龄区分人口;据材料“把成丁由18岁改为21岁,有家室的丁男每年服役二十日,纳租粟三石、绸绢二丈、绵三两”可知把户籍改革与赋役制度结合起来;据材料“清查户口不实作为一个尖锐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开皇三年下令,州县官吏检查隐漏户日,称为‘大索貌阅”’可知清查户口是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据材料“由中央政府制定‘输籍定样’,即划分户等的标准,发到州县”可知户籍制度改革由中央制定统一的标准;据材料“强制荫庇户口向政府登记,旨在拆散大户,析出若干小户”可知户籍制度改革围绕发展小农经济而展开。 (2)据材料“开皇二年(582年)以北齐、北周旧制为基础,制定户籍新法”可知继承发展了古代的户籍制度;据材料“大索貌阅为的是把隐漏户口检括出来,还要把‘诈老诈小’者清查出来,把大功以下(堂兄弟以下)从户籍中分离出来,使大户分析为小户,增加服役的承担对象”“旨在拆散大户,析出若干小户”和“经过历年检括,开皇九年(589年)隋朝旧境之内的民户由隋初的四五百万户增加到六七百万户,大业二年(606年)又增加到八百九十万户”可知增加了政府的编户齐民和服役的承担对象,有利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为隋朝的繁盛奠定了基础。据材料“但大索貌阅成效有限,对于大批依附于强宗大族的荫庇户口仍无能为力”可知一定程度打击了地方的强宗大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是户籍制度改革由于触及到封建地主的利益引起封建地主的不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批评家斯图尔特·霍尔曾经在四个层面上对“现代性”的内涵进行了界定:

政治层面——世俗政体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

经济层面——市场经济以及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积累;

社会层面——劳动与性别分工体系的形成;

文化层面——宗教的衰落以及世俗物质文化的兴起,尤其是个人主义与工具理性的文化取向。

——摘编自(英)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现代性”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严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曾设局铸钱。至洪武七年,卒因铜之不给,罢铸钱局而行钞。大明宝钞,以千文准银一两,四贯准黄金一两。后因钞价下落,屡次鬻官物,或税收限定必纳宝钞以收钞。然终于不能维持。至宣宗宣德三年,遂停止造钞。其时增设新税,或加重旧税的税额,专收钞而焚之。钞法即平之后,有些新税取消,税额复旧,有的就相沿下去了。钞关即是其中之一。自此租税渐次而普遍收银,银两就成为通用的货币了。

——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16世纪末叶西式银元开始流入,至19世纪下半叶,国际贸易畅通后,西方银元才大量涌入,并以其面值流通市面。由于西方银元的形式重量、成色较为一致,使用简便,且铸工精细,易于辨识与分合、携带或转移。这些正是银两的缺失。制钱则太琐细,一串千文,劣币、伪币夹杂其中,数目亦不等,结算费时费事,对渐趋频繁的交易已难因应,而纸钞又无全国性公正可靠的发行机构。因此外国银元很快受到国人欢迎,迅速扩散流通……

洋钱的含银量只有9成,中国人却习惯用十足的白(纹)银换取外国贸易银,吃亏难免。由于列强在华势力不断增强,外商来华增多,外国银元也随之大量涌入,在沿海沿江港铺逐渐成为流通货币。外国银元既受欢迎,加上外商也有意哄抬,例如要求中国商人用外国银元付款等,遂使外国银元超过铸银价格,于是就有外商用外国银元收购中国纹银,运出国外贩卖图利。

自19世纪下半叶。国内多民变,云南回变使该省铜产量锐减;而太平军与捻军又扰乱铜矿运销,使铜价飞涨,许多铸钱局因缺铜矿而减产或停铸,制钱可缺,即所谓“铜贵钱荒”。当朝野苦无对策解救钱荒时,两广总督张之洞适时于1887年奏准购置机器试铸银元……其时列强都已改采金本位,国际银价大幅下跌,白银既丰且廉,过去饱受缺银之苦的各省,也开始大量铸造银元,结果造成银币取代纹银的现象。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货币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银币通行的原因以及影响。

 

查看答案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1950年到1965年经济持续增长根本在于第三次科技革命

B. 1965年到1975年经济增速下滑是长期进行军备竞赛导致

C. 1975年到1985年经济形势的变化刺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D. 1985年到1999年经济的稳定增长归功于知识经济的推动

 

查看答案

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曾这样描述美国的困会:“当你进入华盛顿众议院的大厅时,你会为这个大会议厅里的粗俗举止感到震惊……他们大部分是乡村律师和商人,甚至是属于最下层阶级的人士……又隔几步,就是参议院大厅的大门……他们当中有善于雄辩的大律师、著名的将军、贤明的行政官和出色的政治活动家。”托克维尔意在说明

A. 三权分立原则的优越性

B. 制约大众民主的必要性

C. 国会立法程序的规范性

D. 美国人民主权的广泛性

 

查看答案

卢梭是个文学大师,能激发人心中以往难以接触的思想情感,他的作品在法国的文化阶层中尤其是妇女中传播一种尊重平民的清新情感,一种怜悯、同情人的冲动,一种意识到贵族生活尔虞我诈和虚浮浅海的观念。在其影响下,妇女开始喜欢给自己的婴孩喂奶了,男人们也开始谈论细微的感情, 潸然泪下成为时行风尚。可见作者是想说明卢梭的作品

A. 体现了对理性主义的反思    B. 消弭了法国社会阶层间的隔阂

C. 引发了理性主义思潮    D. 宣扬了自由平等的观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