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的国家哲学则更加伦理化,连...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的国家哲学则更加伦理化,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败予人格意志。宋代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继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

材料二:《论法的精神》是一部政治哲学的著作,而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法律书。作为西方政治学的一部经典,它在当时思想所能及的范围内,细致地讨论了自由、民主、平等的问题。孟德斯鸠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其对政府架构的思考。在《论法的精神》里,孟德斯鸠延续英国先贤洛克的观念,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其理论特点在于,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力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似乎能够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平面;立法、司法、行政之同分权制衡,应该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单位)。

——摘编自何志鹏《孟德斯鸠与<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的内涵并分析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德斯鸠构建的政治哲学与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1)内涵: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教的观念抽象化为“理”,建立起理学体系,从哲学的高度赋予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秋序的合理性等。 影响: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奠定了明清政治是向专制和封闭的理论基础等。 (2)差异:程朱强化专制秩序,孟德斯鸠则倡导民主、平等;程朱主张集权、孟德斯鸠则倡导分权制衡;程朱重视伦理道德价值,孟德斯鸠则强调法治作用等。 原因:中国:君主专制、人治、小农经济、儒家思想占主导;西方:资阶级革命的兴起并扩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文主义思想传播。 【解析】第(1)问,“内涵”,依据材料一“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赋予人格意志”、“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等信息从理学体系建立、合理性等方面分析归纳;“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和国际等方面来分析归纳即可。 第(2)问,“差异”,依据材料一“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和材料二“细致地讨论了自由、民主、平等的问题”得出程、朱强化专制秩序,孟德斯鸠则倡导民主、平等,材料二“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得出孟德斯鸠则倡导分权制衡;根据材料一“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和材料二“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法律书”并结合所学得出程、朱重视伦理价值,孟德斯鸠则强调法治作用。“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点晴:比较型试题是历史非选择题最常见的试题,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相同点或者不同点。此类试题虽然容易判断,审题难度不大,但是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解题时一是需要明确比较的主旨,二是比较需要求同存异,三是比较需要分层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四民指士、农、工、商,四民社会乃是以士为中心。两千四百年,士之一阶层,进于上,则干济政治;退于下,则主持救育,鼓舞风气。此士之一流品,惟中国社会独有之,其他民族,其他社会,皆不见有所谓士。

——钱穆《四民社会观》

材料二夫名,则固已四矣。若以实,则士之亡亦既久矣。今天下之士,未有不汲汲于利者也。夫果其汲汲于利也,而可谓之士乎?吾直以为商焉而已。故今天下之士,非士也,商也。……夫名,固将以表实也。今之贤者一二,而其流为商者千百也。夫果流为商者千百也,而可谓有士乎?则直谓之三民已矣,盖士之亡亦既久矣。

——黄宗羲《明文海》

材料三张謇,光绪二十年(1894)状元,因甲午战败,列强入侵,国事日非,弃官回家,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在通州开始了“实业政国”的实践。先后创办了大生纱厂、通海垦牧公司、广生油厂、复兴面粉厂等20多个企业,通州成为中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基地之一。在兴办实业的同时,张謇按照“父实业,母教育”的思想,在通州兴办了370多所学校,使通州开始成为苏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在此基础上,张謇创造性地开展城市建设,构建了“一城三镇、城乡相间”的独特城市格局,包容了世界近代城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诸多要素,通州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摘編自童超《中国通史》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总结传统的“四民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三,指出通州发展的特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这一时期“实业救国”实践成功的原因。

 

查看答案

观察漫面——“全球化”,Karikater von Luis Murschetz,1998,作者想要表达的合理主题是

A. 两极格局彻成崩溃

B. 美国求单极性界

C. 狄隘民族主义泛面

D. 全球化趋势的困路

 

查看答案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国情咨文,要求国会向希腊、土耳其两国提供经济援助,以防止当地发生革命,并派遣美国军事人员保卫“自由制度”。这‘现象反映了

A. 希腊、土耳其触犯了美国利益

B. 美国首次公开自己的霸权意图

C. 战后大国间的合作关系破裂

D. 美国开始大规模援助西欧国家

 

查看答案

马克思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贫困不过是贫困,他们看不出它能够推翻旧社会的革命的破坏的一面,但是一旦看到这一面,这个由历史运动产生并且充分自觉地参与历史运动的科学就不再是空论,而是革命的科学了。”促使这一“科学的空论”向“革命的科学”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 社会矛盾的加剧

B.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 工人运动的推动

D.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查看答案

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完善,而与此同时兴起的民族主义潮流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A. 自由主义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

B. 社会主义尚缺乏成功的客观条件

C. 民族主义催生了欧洲的自由主义

D. 资产阶级决定着欧洲历史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