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天论》

材料二、“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阳贵而阴贱,天之制也”。“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性与天道,一也,天道降而在人,故谓之性。性者,生生之所固有也。循是而之焉,莫非道也

——《二程集》

性即理也。……于是人物之性,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德,所谓性也

——《中庸章句》

道塞宇宙,非有所隐遁,在天曰阴阳,在地曰柔刚,在人曰仁义,仁义者,人之本心也

——《陆九渊集》

(1)指出材料一中“天”的含义,概括材料的共同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据此分析“天”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理学家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对儒学的发展。

 

(1)含义:天指自然(界) 观点:承认自然界存在客观规律。 (2)思想:君权神(天)授;“三纲”(道德)是“天意”“天志”的表现。 作用:丰富和发展了儒家思想;神化君权,维护君主专制;为规范封建社会伦理关系提供依据。(任写2点) (3)观点: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人性与天理同一(或道德规范就是天理)。 发展: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或哲学化、思辨化)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材料提到,“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指自然(界)。学生据知识概括材料的共同观点是承认自然界存在客观规律。 (2)本题材料提到,“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阳贵而阴贱,天之制也”。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思想有君权神(天)授; “三纲”(道德)是“天意”“天志”的表现。学生据知识分析“天”的作用是丰富和发展了儒家思想;神化君权,维护君主专制;为规范封建社会伦理关系提供依据。 (3)本题材料提到,性与天道,一也,天道降而在人,故谓之性。性即理也。仁义者,人之本心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理学家的观点有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人性与天理同一(或道德规范就是天理)。学生需结合知识作答宋代对儒学的发展是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强调捕捉人对外部世界的瞬间印象,在创作方法上不以旋律为中心,在配器上力图纤细精致,追求音乐中丰富的明暗层次和浓淡色彩,在朦胧躁动的音色中表现物体或事物的气氛和情调。这是对哪一类音乐作品的评价

A. 古典主义音乐

B. 现代主义音乐

C. 浪漫主义音乐

D. 印象派音乐

 

查看答案

19世纪70年代某画家写到:现在庄稼汉是鉴定人,因此必须表现他们的利害关系……由此可推断,他的绘画风格应属于(   )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现代主义    D. 印象画派

 

查看答案

“他们响应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将现实的‘丑’和大自然的‘美’来对比,极力讴歌大自然的神奇和壮美。大自然在他们眼中是无所不在的神,是精神的避难所,因此常常作为精神的某种象征而出现,寄托着作家对现实的诅咒和对自由的憧憬。”下列作品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毕沙罗的《瓦赞村口》,在画中充满阳光、空气,清新、明净、温暖的乡村生活气息。体现这种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的画派是

A. 现代主义

B. 现实主义

C. 印象主义

D. 浪漫主义

 

查看答案

2012年10月,《中国好声音》落下了帷幕,节目中选手惊艳的唱功和导师们的精彩表现让人大呼过瘾。这档栏目体现了电视的功能是

A. 资讯传播

B. 大众娱乐

C. 政治论坛

D. 艺术欣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