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时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

历史上时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A. 秦朝郡县制

B. 西汉郡国并行制

C. 明朝的内阁

D. 清朝的军机处

 

B 【解析】据题干“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郡县制设立的动机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客观效果也实现了这一目的,故A项不符合题意;西汉郡国并行制动机是巩固西汉国家统一,但造成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故B项符合题意;明朝的内阁设立目的是加强皇权,与客观效果一致,故C项不符合题意;清朝的军机处的主观目的是加强皇权,也体现了君主专制强化的作用,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汉武帝重用身边人参与军国大事

B. 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 宋代设置三司,分割宰相的军事权

D. 元代废除了三省只设中书省

 

查看答案

历史人物传记《乾隆皇帝》中记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弘瞻是乾隆帝最小的弟弟,一天到皇太后宫中请安,在皇太后座旁膝席跪坐,该处正好是皇帝平日跪坐之地。结果弘瞻被革去亲王,降为贝勒,解除一切官职,永远停用,32岁抑郁而终。这则故事反映的本质是

A. 弘瞻对封建等级的漠视    B. 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

C. 乾隆皇帝的冷酷无情    D. 宫廷斗争的血腥残酷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A. 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B. 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C. 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D. 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查看答案

按周礼,天子用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而季氏只能四佾,却用了八佾春秋时期,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季氏财力雄厚    B. 卿大夫势力强大

C. 季氏越级夺权    D. 分封制趋于崩溃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浮雕镌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28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

 

材料二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不是如何实现现代化,而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而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写出材料一中图2和图3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2)指出材料一中图2、图4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