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马丁·路德认为:教会分为“不可见的教会”和“可见的教会”,前者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

马丁·路德认为:教会分为“不可见的教会”和“可见的教会”,前者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为绝对精神性的、不可见的:后者存在于人世之中,但只不过是一种属世的组织,是信仰者学习《圣经》的地方,要归世俗政府来管理。上述主张的主要意图是

A. 将宗教秩序与世俗秩序分离

B. 使宗教秩序从属于世俗秩序

C. 将世俗的权力置于中心地位

D. 实现个人宗教信仰上的自由

 

B 【解析】“‘不可见的教会’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可见的教会”是“信仰者学习(圣经》的地方,要归世俗政府来管理”,强调的是教会不能再控制信仰者和世俗权力,其意图是要使宗教秩序从属于世俗秩序,故B项正确。马丁•路德是主张将宗教秩序置于世俗秩序的管理之下,不是要使二者分离,A项错误;“可见的教会”“要归世俗政府来管理”,体现了将世俗的权力置于中心地位的意图,但不能全面涵盖材料含义,C项错误;“不可见的教会”“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表明人们仍然要信仰上帝,只是信仰的方式不同,不属于个人宗教信仰上的自由,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乔叟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赞美成吉思汗:他又勇敢、贤明、富有、守信、遇事仁爱、公正、生性稳健、象大地的中心一般;他又年轻、活泼、坚强、善战、如朝廷中任何一个武士。其根本目的在于

A. 弘扬开明君主的统治

B. 批判中国传统的文化

C. 讴歌人性力量的伟大

D. 推崇尚武轻文价值观

 

查看答案

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 孔子

B. 墨子

C. 普罗塔戈拉

D. 亚里士多德

 

查看答案

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其中的人是指

A. 个体人

B. 雅典人

C. 雅典公民

D. 全人类

 

查看答案

梁启超曾自述道:“梨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这部书是他的政治理想。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在三百年前……卢梭《民约论》出世前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明夷待访录》和《民约论》有何相同之处

A. 都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都主张实行法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C. 都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D. 都主张以民为本,实行君主立宪

 

查看答案

佛教传人中国后,佛经译文屡遭改动,例如,丈夫供养妻子改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改成了妻子敬其丈夫。这种现象反映了

A.佛教思想遭到了士人抵制

B.理学成为了官方正统思想

C.儒学吸收了佛教基本教义

D.佛教借助儒学实现中国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