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雾霾”,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在中国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

雾霾,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在中国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宋明理学

D.佛教传入

 

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先秦儒学主要倡导“仁”和“礼”等道德思想,没有神话色彩,故A项错误;佛教思想主要是人生命运、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等理念,不符合材料中意思,故B项错误;材料中“皇帝极为恐惧”“感动上苍”说明是受到西汉时期“天人感应”的思想影响,故C项正确;宋明理学主要是儒学的哲学化,没有神学色彩,故D项错误。所以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这表明,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中

A. 孔子的思想本意遭到肆意歪曲和篡改

B. 儒学思想适应了不同时代社会的需要

C. 儒学思想的演变其有主观性和时代性

D. 儒学体系在不断批判中得到发展完善

 

查看答案

“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A. 孟子的“仁政”学说    B. 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C. 墨子的“兼爱”思想    D. 庄子的“齐物”观点

 

查看答案

《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帐似的记录的总称。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一部后人所谓的“断烂朝报”,但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原因在于其

A. 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B. 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

C. 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

D. 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的一次重要的文明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现象有

A. 铁犁牛耕+庄园经济+贵族政治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

B. 铁质农具+小农经济+官僚政治体制+百家争鸣的局面

C. 男耕女织+城市商业+垂直管理体制+宗法和礼乐制度

D. 精耕细作+重农抑商+分封制度体系+大一统思想观念

 

查看答案

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有关南京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和 “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 ,并选择在19977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

材料二                                                 

 

据材料二,分析中山陵成为旅游胜地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19494月)

材料三中的图文反映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何伟大意义?

上述材料反映了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三个不同时期的历史命运。试结合阶级属性对形成上述历史命运的原因作一探究性评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