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写道:“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写道:“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题干“□□□□”处省略的内容是

A. 民主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

B. 民族革命民主革命政治革命

C. 政治革命民主革命社会革命

D. 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

 

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要推翻满洲贵族清王朝的统治,就必须进行民族革命;要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就必须进行政治革命;要解决以土地为中西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就必须进行社会革命;故排除ABC,所以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13年,袁世凯“天坛宪法”草案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事”,在国会上引起激烈争论。康有为等人主张把孔教奉为国教,列入民国的宪法,拥护袁世凯复辟,引起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忧虑和深思。材料可以作为

A. 研究康有为托古改制的一手史料

B. 探究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C. 研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出台的背景

D. 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史料

 

查看答案

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

A. 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

B. 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C. 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D. 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查看答案

近代前期,某一历史人物认为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该历史人物应是

A. 近代初期新思想的倡导者

B. 维新变法运动领导者

C. 主张民主革命的新知识分子

D.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查看答案

陈独秀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涮干净不可。”由此可见,陈独秀认为“民主共和可以安稳”的前提条件是

A. 推翻袁世凯统治

B. 反对尊孔复古

C.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 进行思想文化革命

 

查看答案

据统计《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后销量逐渐增加,最多时销达17000份;另《中外纪闻>与《强学报》发行量也不错,在当时影响力也比较大。这一现象说明

A. 普通民众非常支持维新变法

B. 《时务报》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报纸

C. 办报成为推进变法的重要手段

D. 国产报纸比外国报纸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