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指出:“……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指出:“……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作者所说的“革新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的表现是

A. “经世致用”

B. “致良知”“知行合一”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一家之法取代天下之法”

 

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明清时期的思想变化,“经世致用”思想属于该时期思想领域的“革新与发展”,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致良知”“知行合一”属于宋元时期而非明清时期,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属于汉代而非明清时期,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清时期是“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反映了

A. 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 道教地位上升

C. 道教深受理学影响

D.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查看答案

.“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绝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

A. 格物致知    B. 心即理也    C. 发明本心    D. 至良知

 

查看答案

杨慎在《文字之衰》中提到明代中期的文学评价,宋人曰是,今人亦日是;宋人日非,今人亦曰非。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未达到宋朝的高度

B.明代对士人的践踏消磨了文人的创作才能

C.程朱理学在明代取得了统治地位

D.明代科举实行八股取士压制士人思想

 

查看答案

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A. 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

B. 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

C. 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

D. 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

 

查看答案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记载:“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成为圣贤的重要性

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

C.明确学生最高学术目标

D.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进行道德修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