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辛亥革命后两年里,全国出现了500多家报馆,标榜民主,评价时政,其中胡鄂公就在天...

辛亥革命后两年里,全国出现了500多家报馆,标榜民主,评价时政,其中胡鄂公就在天津的《大中华报》上无日不骂项城(袁世凯)。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   )

A. 社会资讯传播方式的改变    B. 传统社会道德观念被打破

C. 言论出版自由制度受尊重    D.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未强调资讯方式发生改变,故排除A;道德观念被打破不是材料论述的重点,材料强调的是批判袁世凯称帝这件事情,故排除B;言论出版是否自由在材料中得不到体现,故错误C;批判袁世凯称帝这件事情,放映出了人们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厌恶,同时说明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正确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申报》载:鄂垣祸起仓卒。呜呼,川乱未已,鄂乱又起,何今日祸变之多耶?夫春间乱犹在沿海,此次川乱偏于西隅,今则革党势力已蔓延于长江流域矣,其情形之危更非川粤乱可比。这一记载反映了(  )

A.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B.武昌起义的爆发

C.北伐战争进展迅速            D.南昌起义的成功

 

查看答案

1907年荷兰议会通过《归化法》,规定自1908年起,所有出生于爪哇的华侨,不问其现居该地或已返回中国,均为荷兰国民。针对荷兰的《归化法》清政府于1909年颁布了《大清国籍条例》,规定:凡父、母为中国人者均属中国国籍。这一举措表明(  )

A. 传统宗法观念成为立法的重要依据

B. 清政府的近代法制观念逐步增强

C. 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逐渐形成

D. 清政府注重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

 

查看答案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A. 《北京条约》和洋务运动

B. 瓜分狂潮和五四运动

C. 《马关条约》和维新变法

D. 《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某事变无洋不反,凡外皆仇,以中国(实际上是以华北、东北甚至是以京津一隅)对抗各国,致成了一个小型的“世界大战”。结果京师再陷,朝廷狼狈出亡。该“事变”是

A. 义和团运动    B. 九一八事变

C. 一二·九运动    D. 卢沟桥事变

 

查看答案

下面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参战士兵体格调查表。据此可推知

 

平均年龄

(岁)

身高

(cm)

体重

(kg)

胸围

(cm)

呼吸伸缩差

(cm)

肺气容量

(m1)

握力

(kg)

日兵

21.4

165.1

60.88

84.95

10.36

3631

41

清兵

29.8

166.65

54.75

89.5

10.24

3129

31

 

 

A. 清军战斗素养落后于日军

B. 军人体质决定战争结局

C. 清朝不够重视军队建设

D. 清军战斗精神不及日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