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辽宁人,国民革...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辽宁人,国民革命军将领,西安事变后遭蒋介石父子长期软禁。他曾回忆说,自己和蒋介石吵得最厉害的一个问题,就是“安内攘外”的问题。要说西安事变有什么秘密的话,最大的秘密就是这几个字。他是先安内后攘外,我是先攘外后安内。我认为共产党是中国人,他认为在中国能够夺取他政权的人,只有共产党。那我就不同了,夺取政权也好,不夺取政权也罢,中国共产党都是中国人。开始时我对国民政府有好感。我到南京后,大失所望。国民政府内部只有四个字:争权夺利。他们都不是为了国家。蒋介石的中心思想就是他自己,为我利益独尊。共产党与国民党正好相反,共产党有目的,他相信共产主义,所以他能成功。甚至于每一个兵,完全是一个思想——共产主义;他们经历了万里长征,剩下的这些人,可以说都是精华。国民党军队根本没有什么国家的思想。

——摘编自王海晨《张学良曾谈“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学良与蒋介石在内外政策上的不同。

(2)根据材料,简析在张学良眼中“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

 

(1)不同:张学良认为不应该消灭共产党,应该“先攘外后安内”;蒋介石认为应该消灭共产党,应该“先安内后攘外”。 (2)原因:蒋介石热衷于玩弄权势;国民政府内部争权夺利,蒋介石唯我利益独尊;共产党有共产主义的信仰;长征的胜利保存、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 【解析】张学良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第(1)问,材料“他是先安内后攘外,我是先攘外后安内。我认为共产党是中国人,他认为在中国能够夺取他政权的人,只有共产党。那我就不同了,夺取政权也好,不夺取政权也罢,中国共产党)都是中国人”说明了张学良认为应“先攘外后安内”,先对抗日本,而蒋介石主张“先安内后攘外”,先消灭共产党。 第(2)问,材料“国民政府内部只有四个字:争权夺利”说明了国民政府内部争权夺利;材料“蒋介石的中心思想就是他自己,唯我利益独尊”表明了蒋介石唯我独尊的思想严重;材料“共产党与国民党正好相反,共产党有目的,他相信共产主义,所以他能成功。甚至于每一个兵,完全是一个思想——共产主义”说明了共产党有理想和目标;材料“他们经历了万里长征,剩下的这些人,可以说都是精华”表明了长征锻炼了共产党队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外贸易是我国历代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体现出“打开大门,走向世界”的文明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时代以前的商业往来,外商来华只是为了购买中国货物。而此时英国人开始来寻找中国市场了,要扭转一千年来欧洲和东亚之间的供求关系,这就是所谓的“自由贸易”。由于不了解英国的国力和国威,终于自食其果。

——据费正清等《剑桥中国晚清史》整理

材料二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入世三原则是:世贸组织没有中国参加是不完整的;毫无疑问要作为发展中国家加入世贸组织;加入世贸组织是以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为原则的。加入世贸组织,机遇与挑战并存。

——摘编自廖盖隆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编年史》

(1)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所谓“英国的国力和国威”形成的原因,并指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

(2)阅读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多年努力”的过程,并阐述对中国入世三原则的看法。

 

查看答案

当代著名史学家秦晖认为:“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无论作为民变还是作为西化,它都显得十分另类。”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A. 仍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

B. 旨在化解外来的民族危机

C. 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 是近代文明转型初期的产物

 

查看答案

这是一幅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对敌作战的木刻漫画(图中文字为出击平汉路),下列对其寓意的解读错误的是

A. 毒蛇象征着邪恶的侵华日军

B. 剪刀喻指出击平汉路的八路军

C. 反映正面战场抗战的战术特点

D. 鼓舞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决心

 

查看答案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A. 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B. 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C. 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查看答案

法国仁人志士历经数十年的斗争,最终确立共和政体,其标志是

A. 《权利法案》颁布

B. 《人权宣言》发表

C. 《拿破仑法典》颁布

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