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李鸿章(1823~1901)可谓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阅读下列材料,回...

李鸿章(1823~1901)可谓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旧文体,凡记载一人事迹者,或以传,或以年谱,或以行状,类皆记事,不下论赞,其有之则附于篇末耳……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笔力行之……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庸有济乎?

——据梁启超《李鸿章传》

材料二建国后到“文革”前,史学界对李鸿章基本以“大卖国贼”、“大买办”看待。“文革”中,李鸿章更是“崇洋媚外”、“投降卖国”的同义语。李鸿章为当时的史学界所不齿是众所周知的。然而,今天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又一反前述,由全面否定到基本肯定。有人甚至评价说,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带头人物,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了推动作用。有人写文章讲李鸿章的爱国思想、民族主义,即便签订不平等条约也很难给他扣上卖国主义的帽子等等。总之,与过去几十年相比,李鸿章在今天格外得到人们的青睐。

——据夏东元《关于李鸿章研究的几个问题》

(1)艮据材料一指出,记载一人事迹的中国旧文体有哪些?分析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当时什么思潮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是李鸿章主持的何事?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文革”结束前后对李鸿章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你认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旧文体:传(列传)、年谱、行状。 分析:西方史学思潮、进化论思潮、救亡图存思潮。 (2)洋务运动。 (3)原因:“文革”结束以前,受左倾思想特别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影响;文革结束以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因素:所处时代背景、阶级立场、主观认识等。 【解析】本题考查梁启超的史学观及其对李鸿章的评价、“文革”结束前后对李鸿章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分析评价能力。 (1)根据材料中的“中国旧文体,凡记载一人事迹者,或以传,或以年谱,或以行状”可知,记载一人事迹的中国旧文体有传、年谱和行状。根据材料中的“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等信息可知,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当时西方史学思潮、进化论思潮、救亡图存思潮的影响。 (2)联系所学可知,“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是指李鸿章主持的洋务运动。 (3)“文革”结束前后对李鸿章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应当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从“文革”结束前左倾思想的影响、文革结束以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及“双百”方针的恢复、实行改革开放等方面来回答。 (4)根据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可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受所处时代背景、阶级立场、主观认识等因素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材料二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在这前提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中国形象”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个流行语,在欧洲的启蒙思想家眼中有不同的变化;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重人”思想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朝理学和西方文艺复兴的不同,并简要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阶级和经济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形象”成为“流行语”的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考虑)

 

查看答案

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哲学家们在晚周(注:春秋战国)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泊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与人书二十五》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1)据所学知识,指出晚周时期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2)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方面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依据材料三说明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信息?

 

查看答案

毛泽东提出:有必要在我国人民中,首先是在干部中,进行解释,引导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并且懂得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这种矛盾。这一主张提出的背景是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B.倾错误思想的发展

C.大跃进运动的全面推进             D.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查看答案

“这种主义的高涨以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和对他们的压迫着及剥削者的最强烈憎恨为前提,同时又反过来产生这种同情和憎恨。”列宁评价的应是孙中山的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主主义

 

查看答案

下表为某校高三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类别

1860——1899年

1902年——1904年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

123种

22%

327种

61%

自然科学

162种

29%

112种

21%

应用科学

225种

41%

56种

11%

 

 

A. 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C. 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D. 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