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明理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郁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

宋明理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郁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熹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系统)的儒学研究成果,形成丁新儒学体系。他把《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论根据,构建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通过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终于成为新儒家的正统。直到王阳明出现后,陆王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抗礼。王阳明的“致良知”教以“简易直接”为特色,是和朱子“格物致知”的理论长期奋斗而获得的。他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因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王阳明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

——摘编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朱熹学说形成的原因,概括朱熹推广儒学的路径。

(2)据材料二,比较王阳明学说与朱熹学说的不同点,归纳王阳明思想的社会意义。

(3)据材料一、二,分析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主要趋势。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1)原因: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儒学家关注社会。 路径:著书立说,阐释儒家经典;将儒学教育渗透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 (2)不同点:传播对象:朱熹:士大夫阶层;王阳明:发展到普通民众。 认识论:朱熹:格物致知;王阳明:致良知(反省内心)。 社会意义:有利于思想解放;有利于提高民众的道德修养。 (3)主要趋势:世俗化、社会化。 认识:辩证继承,创新发展;面向大众,联系实际。 【解析】(1)由材料“朱熹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系统)的儒学研究成果,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和“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结合所学,宋明理学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儒学家关注社会。第二小问,由材料“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和“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可见朱熹传播理学的路径有:著书立说,阐释儒家经典;将儒学教育渗透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 (2) 由材料“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终于成为新儒家的正统。直到王阳明出现后,陆王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抗礼。王阳明的“致良知”教以“简易直接”为特色,是和朱子“格物致知”的理论长期奋斗而获得的。”,可见,阳明学说与朱熹学说的不同点可以从传播对象、社会论和社会意义归纳。(3)由材料“王阳明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可见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世俗化、社会化。而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一般思路是一分为二,批判继承,开拓创新。可以答为:辩证继承,创新发展;面向大众,联系实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孩在井边玩耍,不小心跌入井中。路过井边的人,见此情景都会毫不犹豫地去救助这个小孩。……他抢救孩子,惟一的原因是出自于天生的同情心。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岳麓书社

材料二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日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三字经》

材料三 他公然宣称皇帝乃是“天下大害者”。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岳麓书社

(1)材料一是战国时期某儒学思想家为说明自己的观点而打的一个比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哪位思想家?其说明的观点是什么?

(2)西汉董仲舒最早提出了“三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处世道德标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目的是什么?材料二中的《三字经》强调“三纲”“五常”的积极意义何在?

(3)材料三中的“他”是明末清初哪位思想家?材料三反映了他什么思想主张?

 

查看答案

京剧艺术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杰出代表,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粹”。下列对其艺术特色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形成于康乾年间

B. 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

C. 源于徽剧、傩戏

D. 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查看答案

清初,徽戏、汉戏、昆曲、秦腔等一些剧种在北京“百花争艳”。道光年间,在吸收这些剧种优点和特长的基础上,京剧正式产生。京剧的形成过程反映出

A. 北京城戏剧创作水平全国领先    B. 专制统治抑制了文化的多元性

C. 政治中心对文艺的集聚与融合    D. 地域特色文化不适应时代需求

 

查看答案

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不可执华为实。若不知术,苟似可也,图真不可及。曰:何以为似?何以为真?叟曰: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这说明中国画

A忽视形象的真实描写

B.注重素材的外在形似

C.强调造型的抽象多样

D.追求事物的形神兼备

 

查看答案

史言有“吴中四士”之称的张旭“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张颠”。其书法特点是

A. 气粗字险    B. 逸势奇状    C. 气郁字敛    D. 雅俗共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