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中国古代,儒学只是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伦理道德是“天...

在中国古代,儒学只是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伦理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所以,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能弥补这一缺陷的是

A. 荀子以法律强化道德的约束力

B. 董仲舒将德治与大一统相结合

C. 理学使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D. 明清之际强调道德的实用价值

 

C 【解析】理学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弥补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故C正确;A项不涉及“天经地义”的信息;B中三纲五常没有上升到天的高度;D中是对传统儒学批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面记载的农具和农艺几乎都是两汉时期的,南北朝时期的农具和农艺反而几乎没有介绍。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A. 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动

B. 先进的耕作方式主要分布在南方

C. 北方小农经济发展停滞

D. 地方割据不利于农业技术的交流

 

查看答案

西汉初,皇后名义上可以参与国家事务,并在宫中设立专门机构,有一系列官吏。到了东汉,这些机构和官吏多被裁撤,剩余官员也改由宦官担任。这种变化说明汉朝

A. 道德因素影响了权力分配

B. 君主权力逐渐转移至外朝

C. 避免了外戚干政的可能性

D. 统治者更加重视行政效率

 

查看答案

西周实施分封时,周王会将原周部落的部分贵族组成一套“职能班子”授予各诸侯,让他们跟随诸侯到封国担任官职。这一做法

A. 消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B. 推广了先进的政治制度

C. 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

D. 打破了地方的血缘政治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董永卖身葬父,感动天地,并成就一段美好姻缘的故事,自西汉以来就在我国广为流传,并受到统治者推崇。世界上很多看过《天仙配》的人,都说这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体现。

材料二“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教授在全国“两会”发言的重要内容。李汉秋建议教育部门应将“仁义礼智信”纳入学校教学内容,逐步实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并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故事的起源与西汉以来的什么伦理观念有关?该故事为什么能受到统治者推崇?

(2)首先提出“仁义礼智信”的为人处世道德标准的是谁?政协委员建议将“仁义礼智信”纳入教材,你认为是否合理?说出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一学说。

A. 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

B. 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

C. 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D. 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