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曾说:“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

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曾说: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主张君权神授,民众应绝对顺从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未涉及“民众应绝对顺从、人性本恶”,也未涉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材料“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下务明教化民”可得出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错在含④,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错在未含③,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错在含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人举出政府施政不当的例子,说明他对政治及国家运作的想法:一位军士每战必败,问他原因。军士说是家里有老父要奉养。政府不但不治罪,反而予以嘉奖。这个国家的军队从此再也无法打胜仗。此人最可能是谁

A. 孔子

B. 荀子

C. 老子

D. 韩非子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人文主义之为一切建构一切成就之本的全蕴,这才真正使人文主义成为一个综合的系统,不与一切含真理与价值的文化相对立,并能使之调适而上遂,成为领导文化生命的领导原则。正因为如此,可以说,要完成人文主义的全蕴,其唯一进路便是打开道德主体之门。下列主张体现打开道德主体之门的人文观点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仁者,爱人”③“天人感应”④知德合一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已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

A. 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

B. 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

C. 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 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

 

查看答案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广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科学的人文主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法两家主张的差异

主张

学派

强调

内容

实施方式

特点

目的

儒家

礼义

伦理道德

教化

以理服人

王道

法家

法治

制度法律

刑罚

以力服人

霸道

 

 

——马小红《古法新论》

材料二法律是西方文明的骄傲,而法家思想在中国2000多年来却一直名声不佳。这是因为法家的法律观念远未达到古罗马时代的成熟程度。西方法律一向被认为是上帝或自然秩序的人间体现,而法家的法律不过是统治者的命令。中国古代几乎没有保障人民权利的“民法”一说,法律仅指行政法规和刑罚,而老百姓对此则唯恐避之不及。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韩非子的政治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费正清对古代中国与西方的“法”的认识。改革开放后,我国采取什么举措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根本大法确定下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