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荀子·富国篇》中提到:“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对此...

《荀子·富国篇》中提到:“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礼法并用缓和阶级矛盾

B. 礼乐并用维护儒家思想

C. 礼法并用维护封建等级

D. 战国时期阶级矛盾尖锐

 

C 【解析】材料认为士以上阶层需要“礼”来约束,而普通百姓则需要“法“来维持,体现“礼法并用”来维护阶级统治的思想,故C项正确;A中缓和说法错误;B中儒家思想错误;D不是材料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对此恰当的评价是二者都是进步思想。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 历史评价都是主观评说

B. 二者思想主张作用相同

C. 二者都是地主阶级士人

D. 评价置于其体历史时期

 

查看答案

黑格尔在评价中国古代文化时,认为中国人也曾提出过抽象的思想,思考过纯粹的范畴。下列文化典籍中,最能印证黑格尔观点的是

A. 《孟子》

B. 《诗经》

C. 《论语》

D. 《道德经》

 

查看答案

《论语》记载:“孔子谓季氏(鲁国权臣),‘八佾(天子乐舞)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表明孔子

A. 推崇为政以德

B. 提倡仁者爱人

C. 反对奢靡享乐

D. 注重克己复礼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革命在当时具有深远的影响,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国的建立,在欧洲广泛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切实可行——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全球通史》

材料二19世纪初在反对拿破仑一世的解放战争中,一些德意志民族主义者主张把居住在欧洲境内的所有日耳曼血统的人统一到一个民族国家之内。普法战争使德国完成了统一。19世纪60、70年代,以操德语或日耳曼语的居民实现政治统一为目标的理论和主张,后来发展为反映德国大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扩张野心的沙文主义思潮,又名“泛日耳曼主义”、“泛德意志主义——在这种背景下,德国出现了各种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团体,最有名的是1891手成立的泛日耳曼同盟(又译泛德意志同盟——同盟的机关报《泛日耳曼报》炮制和宣扬“地缘政治学”、“生存空间论”、“人种优劣论”、“武力决定论”等学说和理论。

——摘自百度百科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以北美为例说明“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的历史条件有哪些?独立后的美国在民主法制道路上是怎样不断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指出,德国民族主义在普法战争前后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不同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l2月在议会的演说

材料二作为一个务实的政治家,阿登纳很注重从历史出发来研究及处理法德两国的关系。从近代以来,法德两国一直为争夺欧陆霸主地位而厮杀不休,结下了深深的仇怨。二战以后,目睹德国战败的惨状,阿登纳深深地感觉到,法德之间的关系必须改善,必须走出冤冤相报的怪圈。他认为,法德和解是欧洲和平与稳定的关键,是联邦德国走出外交困境,获取主权和实现经济复兴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欧洲一体化的基石,是推动西欧联合的核心力量。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阿登纳审时度势,纵横捭阖,终于使法德两国消除了历史积怨,两国关系也从“破冰解冻”发展到最终和解。

——摘编自梁瑞平《阿登纳与法德和解(1949—1963)》

材料三我们只要看看今日德国,虽然两度沦为战败国,又没有独立的军事力量,今天在欧洲的地位,却远比1945年前军事强权的德国稳固多了。

——(英)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德国外交政策实行的历史背景。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德国外交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今天在欧洲的地位……稳固多了”的主要表现;概述二战结束以来德国对欧洲发展的贡献。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德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有何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