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畿,位置重要。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

——摘编自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二各地财赋集中于行省,行省把绝大部分财赋解运京师上供朝廷,少部分则与各省留用,其中中央与地方财赋分割比例为7∶3……在行政的另一方面——命官权和人事权方面又表现得无甚作为,可以说元代的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通常,从七品至九品的地方官吏由吏部“拟注”,中书省参知政事等  审核,每月举行一次。正三品至正七品由中书省“自除”。二品以上则“选自特旨”,由皇帝根据需要选拔……在军事方面,行省是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权的机构,但调动行省所属军队的批准权,集中于皇帝一人,行省只能遵照朝廷的号令行事。

——摘编自赵军英《论元朝行省制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三就中国的历史环境、具体条件而言,中央集权比地方分权的合理性与进步性明显多一些……但极端的中央集权很大程度上又是以中央对地方政府“无所分画”和“无所寄任”为基础,是与皇帝专制制度相适应的历史产物,主要是为家天下的王朝大一统服务的。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行省制在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作用”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示例一 论题: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缓和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阐述:行省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划界原则,有利于打破地方政府利用自身的地理环境割据自重;中央政府掌握行省的人事权,控制了各级官吏的选拔任命;行省军队的调动权由皇帝控制,抑制了地方军阀势力;行省既是朝廷的下属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行省的设立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示例二 论题:行省制有地方分权色彩,不利于中央集权。 阐述:行省拥有一定的经济权,可以留30%的财赋用于地方发展;行省是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权的机构;行省下设置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事务;行省官对地方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制有地方分权色彩,不利于中央集权。 示例三 论题:行省制成功协调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达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阐述:一方面行省制有地方分权的色彩,如行省拥有一定的经济权,可以留30%的财赋用于地方发展;行省是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权的机构;行省下设置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事务。另一方面行省的设立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如行省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划界原则,有利于打破地方政府利用自身的地理环境割据自重;中央政府掌握行省的人事权,控制了各级官吏的选拔任命;行省军队的调动权由皇帝控制,抑制了地方军阀势力。总之,行省制促进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成功协调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题目要求: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行省制在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作用”为主题进行论述。首先要做到观点明确,在准确解读三则材料信息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个观点即可,如,行省制有地方分权的色彩,或者行省的设立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或者将二者合二为一;第二,围绕所述观点,结合材料相关史实进行论证;第三,做到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美国和德国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不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宪法的缔造者们真正有分歧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在多大程度上把各州权利融入联邦权力,以及他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如果国民按人数或按选区选举,人口较少的州必定完全受到压制。如果是按州而不是人数选举代表,则永不能获致必要的联合,旧邦联的所有弊端将永远保留下去

——摘编自[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

材料二美国议会民主制的最大特点,……在于地方分权,并且在分权的幌子下又隐藏着集权的本质,即通过相互制衡把权力集中在最高权力机关的大多数人手中。但宪法规定,若两院议员2/3多数认为必要,可提出对联邦宪法的修正案,经适当方式批准后即可生效,赋予宪法必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从而增加了联邦宪法的生命力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三帝国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命议会主席、召开和解散联邦议会。帝国议会按照普遍的、直接的、秘密的选举制选出,然而,它未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帝国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因为一切法律和其他决议都必须取得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方能生效。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据材料一,“宪法的缔造者们”想要解决什么问题?结合1787年宪法内容,指出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2)美国议会民主制开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新模式。据材料二,归纳美国议会民主制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述德国代议制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4)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近代美、德代议制的不同特征有何认识?

 

查看答案

刘军宁在《读<法国革命论>与<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写到最好的革命是最不彻底的革命,对社会的健康肌体触动最少的革命,暴力程度最轻的革命,伤害人命最少的革命、带来个人自由与有限政府的革命。最坏的革命是最彻底的革命,把整个社会与道德秩序彻底摧毁的革命,最暴力的革命、夺命最多的革命、带来专政与集权的革命。下列符合作者最好的革命最坏的革命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法国大革命

B.北美独立战争、德意志的统一

C.英国光荣革命、北美独立战争

D.法国大革命、德意志的统一

 

查看答案

17世纪英国革命中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将邦联制改造成联邦制,19世纪初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这一系列现象反映出

A. 高效的军事体制有利于维护新生政权的统治

B. 确立制度与稳定秩序是巩固革命成果的需要

C. 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斗争的曲折艰难

D. 新旧交替时代“君权神授”观念影响深远

 

查看答案

1835年,托克维尔指出:“如果今天有一个政党试图在美国建立君主政体,那它的处境要比现在就想在法国建立共和国的政党还要困难。法国的王权并没有在建立之前为自己拟定一套立法制度,所以目前只能有一个被共和制度包围的君主政体”。托克维尔意在说明

A. 政党是政体纷争的关键

B. 立法制度是民主政治的保障

C. 美国共和制根基的深厚

D. 法国共和与君主政体的并存

 

查看答案

法兰西的共和之路艰难曲折,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如下图所示。下列各项能够对这一现象作出全面准确解释的是

A. 启蒙思想对法国的影响不断深入    B. 封建残余势力复辟导致曲折迭起

C. 各派政治力量之间斗争异常激烈    D. 外国势力干涉打断了民主化进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