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学者多以注疏先秦经文为首务,宗派林立,互诘不休。至唐,朝廷下...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学者多以注疏先秦经文为首务,宗派林立,互诘不休。至唐,朝廷下令撰修《五经正义》以去“异端邪说”,并纳入科举考试范围。这一举措

A. 加强文化专制,扩大了统治基础

B. 导致宋明儒学家的因循守旧

C. 统一经学,提高了儒学政治地位

D. 有利于儒学与其它思想融合

 

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代是在魏晋南北朝注疏家派别林立、互诘不休的背景下,以官方为标准,展开了统一经学的行动,这对于当时儒学内部派别纷乱的情况有改善作用,但并不是文化专制。将其纳入科举范围则更是提高了儒学政治地位。该举措并未扩大统治基础,故A项错误,C项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结合所学知识,宋代理学是对于儒学的一个新的发展,并没有因循守旧。本题主要内容是关于儒学内部的统一,并未提到其他思想流派,故D项错误。故答案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公元124年,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规定太学的学习科目设五经,学生可任选一经学习,以自学为主,老师定期讲经,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做官。太学的兴办

A. 有利于实现西汉王朝的思想统一

B. 促进了汉代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

C. 建立了考试为主的官僚选拔制度

D. 缓和了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的矛盾

 

查看答案

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以明人伦为重点。无论国学还是乡学都以六艺为主要教育内容。所谓六艺,即礼(政治伦理)、乐(艺术教育)、射与御(军事体育)、书与数(基础文化知识)。从以上教育内容可知西周的教育

A. 重视儒家的人伦思想    B. 以提高平民素质为目的

C. 以贵族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    D. 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查看答案

《墨子·尚贤》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非攻      B.以民为本

C.以德治国       D.公正至上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些思想家认为人性本恶。基于此认识,有人主张以礼乐来规范,也有人主张用法治来震慑。这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 孔子庄子

B. 孟子荀子

C. 荀子韩非子

D. 孟子韩非子

 

查看答案

《孟子·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材料体现的理念是

A. 中央集权

B. 官僚政治

C. 君主专制

D. 家国一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