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表达出的“民族情绪”的影响有:

①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

②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③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

④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梁启超的文章发表于 1902 年(20 世纪初),维新思想的形成和戊戌变法的开展都在19 世纪,故排除①③,答案选 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 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 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 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 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查看答案

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对他来说,“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中国,没有人比得上中国人,也没有宗教比得上儒家。虽然他创办了许多的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是

A. 林则徐

B. 洪仁玕

C. 张之洞

D. 郑观应

 

查看答案

清末有人说:西学之精,莫非原本中国……今精舍方言、格致两斋,通其言语文字,以造就译才,兼考求新理新物,为制器利用之助,是乃昌明中国实学,将以西学化为中学,非弃其学而从西学也。由此可知,作者

A. 主张全盘西化

B. 反对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字

C. 认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 认为西方的新理新物不值得学习

 

查看答案

1839年《澳门新闻报》报道:“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其“林总督相反的行事”是指(  )

A. 抗击英国侵略者

B. 请人编译西方的书籍、报纸

C. 虎门销烟

D.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材料2:雅典人创立陶片放逐法的本意旨在防止一些人由于权力过于膨胀而危及民主政体,但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渐演化为排斥“精英”或者“英雄”的工具,常常放逐有功之人。“主权在民”在后期演化为“暴民政治”,德才之人遭排斥,这种制约“强人”的有力武器中,也集中体现了原始民主制度的所有弊端。在这样的制度下,集体政治导致集体平庸,把城邦推向了自我衰退的道路之中。

——《世界历史》

材料3: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不要求其领导者具有任何特殊的知识,它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的手中”。

——《雅典民主政治初探》

请回答:

(1)材料1中“源自西方”的“选举”制度实示上是指雅典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2,指出雅典这种制度带来了哪些影响?

(3)据材料3,它反映了雅典时期推行怎样的民主方式?并指出它给我们在当今的决策上有什么启示?

(4)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克利斯提尼改革”“民主政治”“希腊文明”“断层”四个词语,以“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90字以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