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 五四运动爆发
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兴起
在《新青年》上指出“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注:指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联系起来”的文章是
A.《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敬告青年》
C.《庶民的胜利》 D.《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中国的报纸对革命进程一直非常关注。但最初多持“乱事”、“乱党”等否定立场,但1918年5月后却又逐渐转变为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等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导致中国报纸立场变化因素包括
①孙中山“三大政策”的确立
②国人对十月革命认识的深入
③早期共产主义者的贡献
④国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反思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在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或者说更有利于无产阶级。”毛泽东这样说是着眼于
A.发展资本主义更有利于提高生产力
B.发展资本主义可以使中国尽快地结束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
C.资本主义工业化可以为社会主义革命准备物质前提和替资本主义准备掘墓人
D.资本主义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毛泽东提出了“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毛泽东发表这些论断的主要意图是
A. 建立新中国后必须与社会主义苏联结盟
B. 首次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和前景
C. 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提供理论准备
D. 打消民主人士中尚存的走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毛泽东说:“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表明毛泽东在“行动上”已经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是
A. 阅读了李大钊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B. 创建湖南长沙共产主义小组
C. 与陈独秀等讨论马克思主义著作
D. 组织新民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