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调研时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调研时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当年毛泽东说的进京赶考其背景是

A. 解放战争取得完全胜利        B. 社会主义制度已在中国建立

C. 全国大陆领土基本解放        D. 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当年率领党中央从平山迁往北平,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故选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B.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解放思想

D.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查看答案

图,为使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理论创新是

A、提出了革命统一战线理论

B、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

C、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

 

查看答案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思想理论成果,它们回答的共同问题是

A. 社会主义革命问题    B. 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C. 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问题    D.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问题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同样重要的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材料二:………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材料三:1763年新兴的西方世界(→欧洲商人的路线)

——以上均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的“商业革命”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是指什么?

(2)材料二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二者有何内在联系?

(3)结合上图和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西经济形态的不同,并分析这种不同对双方的外贸有何影响。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建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发展新式工业的过程中,一些官员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担任了监督、经理等职位,并在政府的鼓励下充当了投资者。从60年代起,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于是从传统社会中逐渐分化出一个工商业精英集团。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中国历年新设商办面粉业数据统计表(1914~1923年)

 

年份

家数

资本(千元)

创办人或企业代表

1914~1918

63

10658

荣宗敬、荣德生等

1919~1923

65

17627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材料三北伐后的六年,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虽多为人所诟病,但并非无心于国家建设。1929年政府制订经济建设方案,侧重工业,自1932年始积极施行。原则上重工业、基础化学、基础矿业归中央政府举办,轻工业由人民经营,政府予以扶植奖励。到1936年,棉纱进口下降至1928年的38%,棉布进口下降至20%。同年钢铁机器进口各约增加20%。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工商业精英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民族面粉业在一战后的发展态势和内在动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族工业十年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3)据材料三,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数据说明其施行的效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