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写着两个字吃人。从材料中你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 首倡民主与科学

B. 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

C. 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

D. 宣传马克思主义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写着两个字“吃人”说明鲁迅用白话文批判封建礼教,故C项正确;A是陈独秀;B是陈独秀;D是李大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报刊杂志中,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的是

A. 《时务报》

B. 《青年杂志》

C. 《新青年》

D. 《民报》

 

查看答案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其中“两位先生”是指

A. 达尔文、赫胥黎

B. 鲁迅、胡适

C. 马克思、恩格斯

D. 民主、科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   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忠义号召天下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遣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材料三   泰西各国皆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者不必强。……制治固有本也。……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

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四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概述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核心主张。

(2)材料三两则史料同属维新派的主张,就政治制度的建构而言,有何差异?据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来推断差异原因。

(3)综合四则材料概述近代思想解放的过程。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材料四    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

(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2)材料二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映了近代哪一派别的观点?你怎样理解他们这一观点?(5)

(3)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

(4)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区别?有什么重大影响? 

 

查看答案

中体西用是晚清时期流行一时的思想观点它主要阐述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也涉及政治思想领域。下面哪一主张不能明确体现这一思想

A.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

B.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