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4月16日,列宁及几位助手乘坐在密闭的车厢里,穿过德国,回到了彼得格勒……...

材料一4月16日,列宁及几位助手乘坐在密闭的车厢里,穿过德国,回到了彼得格勒……列宁即刻发表了他那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在当时似乎是十分荒谬和不负责任的。

——《全球通史》

材料二1917年7月,列宁秘密转移到彼得格勒附近的拉兹里夫。他住在湖畔的一个草棚里,撰写了《国家与革命》一书,阐明用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必要性。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哪些主张?

(2)为什么说列宁的主张是“荒谬”的?

(3)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解决了什么问题?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在材料一、二中的主张是怎样实现的?

 

(1)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2)因为二月革命刚刚结束,暂时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还继续进行着一战。在这种内政不统一,外部战争还在继续的形势下,列宁的主张看起来是“荒谬”的。 (3)革命手段和政权性质。 (4)通过十月革命,颁布《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建立苏维埃政权等措施实现的。 【解析】(1)根据材料“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概括主张即可。 (2)关于说列宁的主张是“荒谬”的原因,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国内(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和国际(临时政府坚持参加一战)两方面思考作答。 (3)根据材料“阐明用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必要性”可知解决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手段和建立政权性质的问题。 (4)关于列宁主张实现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通过十月革命,颁布《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建立苏维埃政权等措施实现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布尔什维克力图领导并直接参加了两个群众的革命斗争,但尚无足够力量使自发的革命洪流完全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这次革命的结果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革命的范围。材料反映的革命事件

A.通过和平方式获得了胜利           B.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导致苏俄退出了世界大战           D.遭到临时政府的武力镇压

 

查看答案

二月革命是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其革命成果却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继续奠定了基础,具体表现为

A. 推翻了沙皇极端专制的政权

B. 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 无产阶级直接掌握了政府机构

D. 士兵倒向革命,成为革命的武装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 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B. 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 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查看答案

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是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充分发挥革命首创精神的体现。下列各项中,与此观点能互相印证的有(  )

十月革命的胜利,绝不是西方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纯粹是历史的偶然性

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十月革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查看答案

列宁在论述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道路时说:“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这就是问题的实质上,这就提供并保证了整个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A.俄国二月革命后取得了不流血的革命胜利

B.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完全错误地分析了革命形式

C.俄国二月革命后走上了与列宁此时设想相反的道路

D.俄国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完全按照此时列宁的设想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