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光荣革命”以后,议会相继通过《权利法案》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光荣革命”以后,议会相继通过《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从法律上确认“议会主权”原则,进一步限制王权。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擅自批准法律、废除法律或中止法律的实施;并规定,国王必须信奉英国国教,天主教徒或同天主教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乔治一世即位,因不通英语,逐渐不出席内阁会议。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脑。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这一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下院议会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这样,随着议会、内阁的职能和制度进一步完善,内阁责任制最后形成。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变革,国王的行政权力被剥夺净尽,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1832年6月,议会改革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31个有2000~4000人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位。余出的143个议席中,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在选民资格方面,城市居民年收入房租或早交纳房租10镑以上者有选举权;农村中年收入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享有选举权。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代议制确立的大致过程。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32年改革后英国议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说明了什么?指出其仍存在的不足。

(3)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英国代议制有哪些特点?

 

(1)过程:“光荣革命”后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限制了王权;议会权力进一步扩大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随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英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代议制度。 (2)变化:调整选区重分议席;增加新兴工业城市议席;以财产收入作为获得选举权的主要依据说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不足:选民任然有财产资格的限制 (3)特点: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地位;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对议会负责掌握国家行政大权。 【解析】第 (1)问,“过程”,由材料信息“英国“光荣革命”以后,议会相继通过《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从法律上确认“议会主权”原则,进一步限制王权……这样,随着议会、内阁的职能和制度进一步完善,内阁责任制最后形成。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变革,国王的行政权力被剥夺净尽,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概括得出。 第(2)问,“变化”由材料信息“31个有2000~4000人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位。余出的143个议席中,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在选民资格方面,城市居民年收入房租或早交纳房租10镑以上者有选举权;农村中年收入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享有选举权。”概括得出调整选区重分议席、增加新兴工业城市议席、以财产收入作为获得选举权的主要依据说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不足、选民仍然有财产资格的限制等。 第(3)问,“特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有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地位、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对议会负责掌握国家行政大权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是武昌起义后,先后担任宣布独立的各省的最高军政长官(都督)的身份背景,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新军将领

革命党

咨议局议长

巡抚

提督

督练公所总参议

13人

5人

3人

3人

1人

1人

 

 

A. 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B. 奠定了共和制的基础

C. 沿袭原有政治制度

D. 爆发的社会基础广泛

 

查看答案

19123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下列条款,直接制约临时大总统权力的是(  )

A.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C.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D.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查看答案

你见过扯线木偶吗?木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下图反映的就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受西方列强摆布。请问,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场战争之后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查看答案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该诗产生的年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是

A. 甲午年

B. 乙未年

C. 丙申年

D. 丁酉年

 

查看答案

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常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A. 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

B.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必然导致极端排外

C. 是地主阶级在污蔑诽谤

D.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可能造成过分仇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