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关司隶校尉的职责,据《汉官仪》记载:“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郡国无不统,陛下见...

有关司隶校尉的职责,据《汉官仪》记载:“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郡国无不统,陛下见诸卿,皆独席。”而《续汉书·百官志》也载:“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据此可知司隶校尉

A. 是汉代地方监察机构

B. 负责监察百官和刑狱

C. 只负责监察各郡官吏

D. 可监察中央政府官吏

 

D 【解析】由材料“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郡国无不统”“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可知司隶校尉可监察中央政府官吏, D项正确。汉代地方监察机构是刺史,与材料不符,排除A。司隶校尉有监察职能与刑狱无关,排除B。汉代地方监察机构是刺史,刺史负责监察各郡官吏,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天国)认为与外国“彼此通商,理所当然”……通过对外贸易,太平天国购进了大炮、火药和粮食等军需品,并大量出口丝茶……不过为了获取军火武器,称外国人“尽是兄弟之辈”,准许英人在南京江面停泊兵舰,以“保护”英国过往商船。以上材料突出反映了

A. 中国沦为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

B. 太平天国昧于国际交往准则缺乏外交经验

C. 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采取“中立”政策

D. 太平天国借自由通商与列强发展友好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苏轼是文人抒情词传统的最终奠定者。陈师道用“以诗为词”评价苏词,道中苏词革新的本质。从整体上观照,词的“雅化”进程,某种意义上也是词逐渐向诗靠拢的一个过程,努力跨越“言志(以文学表达理想与志向)”与“言情(以文学表达情感需求)”界限的过程,所以,陆辅之才说:“雅正为尚,仍诗之支流。不雅正,不足言词。”苏轼以前,这个过程是渐进的,至苏轼却是一种突飞猛进的演变。

——《两宋文学史》

材料二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緒;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波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元曲的兴起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轼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宋词的突出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曲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在艺术特点上对宋词的新发展。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村料一《美加自由贸易协定》于1989年生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之一。由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和《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墨西哥开始把与美国开展自由贸易区的问题列上了议事日程。1990年7月正式达成了美墨贸易与投资协定。同年9月,加拿大参与谈判,并最终于几年后达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北美自由贸易区》

材料二货币流通和市场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控制。因为已经成熟的经济改造和政治改造建立法律基础的工作严重滞后,极为拖拉,族际冲突震荡着国家,国家政权的威信下降了,精神和道德方向遭到冲击,暴力和犯罪浪潮不断增长。

——1990年《苏共二十八大纲领性声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共二十八大声明体现改革方向的变化。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反映了西方战船的演变情况。

古代

三桨座战船是古希腊人和罗马人所用的近海全木质战船,由木质卯榫和木钉链接。战船每边有三排桨,一人控制一支桨。有一个风帆。

中世纪

桨帆战舰使用较少的人力划桨,是多个风帆的木质战舰,是为外海战斗而制造的大型战舰。关键的部位由铁钉铆接甲板,更大的身躯具有强大的防护能力

17世纪

荷兰的风帆战舰是风帆更多的木质军舰,装备了罗盘针,可以进行远洋航行,配有几十门笨重火炮和上千弓箭

19世纪

铁甲舰以蒸汽为动力。木质甲板和防护改为铁质甲板及防护,配备轻便的火炮及鱼雷。水下军舰潜水艇开始出现在美国南北战争中

20世纪

航空母舰编队50年代使用燃油燃烧的燃气轮机动力,60年代开始使用核动力。舰载机成为航母主要作战武器,雷达和预警机及防空导弹与火炮、鱼雷作为辅助舰的武器装备使用,卫星成为导航工具

 

                                                -------《世界军事史》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儒学发展史上,唐宋转型无疑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隋唐以来,儒、释、道三教鼎立,但在斗争中它们彼此融合、相互渗透。面对三教并存,尤其是佛教的异军突起和势力膨胀,儒学内部就如何应对佛教的挑战,存在着分歧。一派以韩愈为代表,他认为佛老不讲君臣礼仪、伦理纲常,破坏了中国传统的君臣、父子、夫妻关系,扰乱了封建的等级秩序,故力主建立儒家道统,排除异学;另一派以柳宗元为代表,主张以儒学为主体,兼容各家之长,以开放的思维使儒家获得新生。唐代的思想论争开启了宋学的新局面。

——摘编自李伏清《唐宋思想转型与宋明儒学复兴的先驱》

材料二明清之际的利玛窦等天主教传教士在传教过程中已意识到要成功地推进基督教的传播,必须入乡随俗,理解、尊重与适应中国文化。中国是以儒教立国,在中国社会生活与中国文化中占主流的是儒学。于是,利玛窦与他的同伴们改而接受了儒士的生活方式,便以基督

教义附会儒学,倡儒耶同质之说。利玛窦采用儒冠儒服,认真研究中国文化,极力糅合儒家学说,借助中国经典中的“天”“仁爱”等观念宣教,试图让作为“异教徒”的中国人觉得不是要强加给他们一种外来宗教。

——《论近世西方来华传教士的儒学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愈、柳宗元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思想产生的相似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儒学与明清之际儒学处境的异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