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87年6月,邓小平在接见南斯拉夫代表团时说:“农村改革中……突然冒出搞多种行...

1987年6月,邓小平在接见南斯拉夫代表团时说:“农村改革中……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这不是我们中央的功绩……这是我个人没有预料到的,许多同志也没有预料到,是突然冒出这样一个效果。”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民间的经济活动决定了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方向

B. 中央政府的宏观决策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C. 该意外收获的主要意义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D. 民众积极参与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之一

 

D 【解析】根据材料“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这不是我们中央的功绩”可以知道与民众积极参与有关,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A因果关系颠倒,故排除;题干信息的出现是在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大的背景下出现的,故排除B;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主要源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故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一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上述报导的战役其重大意义是

A. 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B. 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C.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D. 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查看答案

张謇根据光绪、宣统两朝的《海关贸易册》指出“进口货之多,估较价格,棉纺织物曾达二万万两以外,次则钢铁,他货物无能及者。是以謇于南洋劝业会时,即发表中国现时实业需用棉铁政策之说”。下列对张謇的“棉铁政策”解读正确的是

A. 照搬西方工业化起步模式

B. 旨在改变中国对外贸易逆差

C. 是切合时宜的工业化路线

D. 促成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临时约法》中反对总统制,追求“超议会制”的所谓民权主义制宪目标,忽视了在宪政制度框架中仍然握有实权的总统角色;而且立法与行政机关,“万一发生争执,双方都没有合法的手段来制约对方”。该学者旨在说明约法

A. 权力分散降低行政效率

B. 赋予议会过大权力

C. 有利于防止专制维护共和

D. 政体构建本身存在缺陷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科学的生产管理方式——泰罗制。20世纪初,泰罗制被广泛推广,企业生产效率提高,美国经济迅速发展,职业经理人开始出现。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科学管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B. 泰罗制的推广促使美国经济进入“大企业”时代

C.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企业规模的扩大催生了科学管理体系

D.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经营者革命”的出现

 

查看答案

“光荣革命”后,对议会而言,行政权的执行并不是它的职责所在,在国王无力亦无意于绝对行使这项权力的时候,内阁便登上了政治舞台。内阁的出现在国王与议会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并在国王与议会之间的作用愈发重要。可见,英国内阁的形成

A. 使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权

B. 增强了议会对国王的控制力

C. 解决了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

D. 适应了英国宪政发展的需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