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3年6月的一期《大公报》专门刊登了一篇题为《粤女学生之怪装》的文章,称她们...

1913年6月的一期《大公报》专门刊登了一篇题为《粤女学生之怪装》的文章,称她们“穿着猩红袜裤,脚高不掩胫,后拖尾辫,招摇过市”。为此广东教育司专门发出布告,下令整顿,称“近来一种女子佻挞长袜猩红,裤不掩胫,此在无知识者为之尚不足责,不谓人格尊贵之女学生身佩襟章亦有尤而效之者,殊非自重之道。”由此表明当时:

A. 学校教育尚未开启近代化

B. 新旧文化交融中激烈碰撞

C. 崇洋风气已成为社会主流

D. 新文化运动促进女性解放

 

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粤女学生的着装反映了西方文明的影响,《大公报》和广东教育司则批判粤女学生的着装,体现了新旧文化交融中激烈碰撞,B项正确。教育的近代化起步于洋务运动时期,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崇洋风气已成为社会主流,而是强调新旧文化交融中激烈碰撞,排除C。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毛泽东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以下说法最能够揭示两大历史事件关联的是:

A. 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B. 推翻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C. 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查看答案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文章,提到马克思及其学说,并预言“社会主义必将磅礴于二十世纪”;同盟会早期会员朱执信1905年翻译《共产党宣言》部分内容;1917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上述史实表明

A. 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思想界产生影响

B. 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实践

C. 各政治派别都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D. 中国知识分子关注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

 

查看答案

1867年,总理衙门指出,华商投资外轮企业或自买、租赁轮船交洋商代理,“将来必为洋人所挟持,自不如显为告谕,任从买卖.则其权尚可归华商自主”。同年,清政府允许华商购买新式船只,从事国内各口岸及涉外航运贸易。这一政策

A. 强化官府对民间商业的控制    B. 表明洋务派投资开办民用工业

C. 放宽对民间兴办工厂的限制    D. 抵制西方列强对航运业的垄断

 

查看答案

关于“1840年中英战争”的性质问题,中国人历来强调“这场战争是英国为了拓展市场,保护鸦片贸易而发动的侵略战争。”而英国人则认为“他们进行这场战争是为了争取和保护正当的通商权利而进行的通商战争。”由材料可知:

A. 对鸦片战争的性质至今没有定论

B. 不同视角引发不同历史阐释

C. 历史结论都具有强烈的主观臆断

D. 历史研究无法还原历史真相

 

查看答案

清人李渔《闲情偶寄》载:“(元杂剧)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满足统治阶级宴乐需要

B. 适应市民阶层的诉求

C. 更好体现社会教化功能

D. 社会环境的相对宽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